清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的脉、针灸学和本草三部分内容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医药知识。 最早介绍脉的是卜弥格的《论》,康熙十五年(1676年)米兰出版了它的意大利文译本,十年后,纽伦堡天然药物研究杂纂补编,收录了此书。英国名医弗洛伊尔(J.Flover)受卜弥格...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2.html

中医妇科的定义与范围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妇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

http://qihuangzhishu.com/81/2.htm

我国蒙药教育走进高校_【中医宝典】

...据新华社讯 我国蒙药教育逐渐形成体系,内蒙古中蒙医学院日前宣布,该校今年将首度招收蒙药专业本科生,这标志我国蒙药教育从寺庙走进高校。 在今年参加高考的蒙古族学生中,蒙药是热门专业之一。内蒙古中蒙医学院有关人士说:“2006年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76.html

自序_《医学从众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为宰相便为,贵之之说也。秀士学医如菜作齑,贱之之说也。医者本《灵》、《素》,通天地人之理,而以保身,而以保人,本非可贱之术。缘近今专业者类非通儒,不过记问套方,希图幸中,揣合人情,以为糊口之计,是自贱也。余向有《金匮》、《伤寒》各种...

http://qihuangzhishu.com/738/4.htm

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自叙_《》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噫噫噫,何易言哉!之为道,广矣大矣,精矣微矣,危乎危矣!举凡古今中外,学问事业,无有难于此者矣。名为卫生去疾之道,实不止于卫生去疾已也。盖合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而一以贯之,且更有难焉者也。非探天地阴阳之秘,尽人物之性,明...

http://qihuangzhishu.com/291/3.htm

中医养生的地位和任务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3.html

概览-艾扎学说_【中医宝典】

...韧带、腱膜、腹膜、胸膜等,体外的皮肤、毛发、指甲、眼、耳、口、牙、舌、前阴、睾丸、后阴等都统称为器官。维解剖学与现代医学解剖基本相同,但是对其生理的论述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维认为各器官均有与自己功能相应的特有气质。维根据器官各自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42.html

临床大家- 叶天士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抱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再他父亲的门人朱某为老师,专医术。叶天士聪慧过人,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十年之内,换了十七个老师,并且他能融会贯通,因此医术突飞猛进,名声大震。尚书沈德潜曾为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8.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脉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候之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htm

共找到83,8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