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培养了一批骨干。1982年经卫生部批准,在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李径纬继陈邦贤先生之后任该室主任、所长,1983年,卫生部委托该所为全国医史与中医文献科研、教学骨干培训基地。1984年10月,...
...民族医在治疗疑难病方面的一些新成果不能及时受惠于患者。国家应该组织一批人对这些成果进行登记审核,对确有价值的成果进行开发。 中医民族医的职称及名医评选问题 某报载,民间剪纸艺人评上了副高职称,可喜可贺。但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中医民族医却没有这样...
...胸中至高之气,亦有明言,何乃恣行无忌耶?总由未识胸中为生死第一关耳。特于辨息之余,补大气论以明之。【律一条】凡治病,伤其胸中正气,致令痞塞痹痛者,此为医咎。虽自昔通弊,限于不知,今特着为戒律,不可获罪于冥冥矣。...
...医经指中医学术的古典着作。 【医经】 指中医学术的古典着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白氏内经》、《外经》和《旁篇》等七种有关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
...一生无日不在病中矣。有妄投峻剂。为医误者。有调理不善。而自误者。历验亲切。遂着折肱漫录一书。一则曰养神篇。一则曰养形篇。一则曰医药篇。其意是惕病者之鉴戒。原非为医家立说也。曾收入杏林法海书目中。盖欲医与病者。皆不可粗忽也。沈存中有五难之说。...
...部厥经亦亡。从未有老医宿学记载一语,晋人之浅于谭医,岂待问哉?设使晋代仙医许旌阳、葛稚川之流,仰溯丹台紫府,大自在天之藏,得其原论,亦未必为当世之所好矣。昌既尚论《伤寒论》,不揣凡驽,窃欲拟议仲景传世之文,以窥见不传之一斑,后及《内经》之...
...□ 杨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人有人格,医也应有医格。人格魅力让一代名医叶天士这样担心子女们天资不够敏悟学不好医,而是觉得医生这一行干得太辛苦。还有很多杏林学子,当初读中医药类的高等学府,初衷也并不是为了学医。甚至很多人是为有个大学上,...
...心窍喜悦。至于家人辈,遇有不适,为之处方,亦多霍然,遐迩延就,岁无虚日。积今垂四十载,虽系偏知,而自问不致误人,乃着医话六种。凡人以摄生为第一,故首辑一览延龄一卷。集平生见闻,有俾于学人,作橘旁杂论二卷。《灵》、《素》、《难经》,为医者根柢,...
...唐代名医许胤宗云:“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此处“意”是指精湛的思虑而言。《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于心精。”《灵枢·九针十二原》也云:“迎之随之,以意加之,神在秋毫,属意病者。”以上...
...辨息论(附律一条)喻昌曰∶息出于鼻,其气布于膻中。膻中宗气,主上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或清而徐,或短而促,咸足以占宗气之盛衰。所以《经》云∶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人顾可奔迫无度,令宗气盛喘数急,有余反成不足耶?此指呼出为息之一端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