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八第五十五《逆顺篇》。自“刺法曰:无熇熇之热”至“不治已病”,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伯高曰:《兵法》无迎逢逢之气”至“与脉相逆者”,又见日本《医心方》卷一。黄帝问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
...(论一首 脉四首)论曰∶膀胱者,主肾也,耳中是其候也。肾合气于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号水曹掾,名玉海,重九两二铢,左回叠积上下纵广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两边等。应二十四气,鼻空在外,膀胱漏泄。黄帝问曰∶夫五脏各一名一形,肾乃独两何也?...
...论曰凡用针当先明骨节,骨节既定,然后分别经络所在,度以身寸,以明孔穴,为施刺灸,观病所在,或浅或深,若在皮毛,若在血脉,是动者治其气,所生病者治其血。在浮络者取其浮络之血,在筋者以燔针劫刺之,有余则泻,不足则补,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之大...
...作者:顾世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汪序 自序 乔序 凡例 卷一\《内经》纂要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 生气通天论篇 金匮真言论篇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离合论篇 阴阳别论篇 灵兰秘典论篇 六节脏象论篇 五脏生成篇...
...三刺其方法是把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分为三层。 【三刺】 古代针法的一种。其方法是把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分为三层。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见《灵枢.官针篇》:「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
...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曰:不知。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
...焠刺也就是“火针”。 【焠刺】 九刺法的一种。也就是“火针”(《灵枢.官针篇》)。参见该条。...
...论曰∶大肠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是其候也,肺合气于大肠。大肠者,为行道传泻之腑也,号监仓掾。重二斤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六寸,当脐右回叠积还反十二曲,贮水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定血脉,和利精神。(《千金》、《明堂》、《外台》同。《难经》...
...外光也。冬刺络脉,则泻心气,内气外泻,留为大痹,火泻而阴凝也。冬刺肌肉,则泻脾气,阳气竭绝,令人善忘,脾陷胃逆,戊土不能降蛰,阳气升泄而失藏也。四段与刺法论略同。凡此四时刺者,六经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
...章,五条也。详如下文。)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陇,盛也。《营卫生会篇》曰∶日中而阳陇。生气通天论作隆,盖陇、隆通用也。无迎陇者,痈邪之来锐,所当避也。易俗移性,谓宜从缓调和,如移易俗性,不宜欲速。此释上文肿聚散亡也。陇音笼。)不得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