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夜间可见汗出,饮食不佳,晨起恶心干呕,睡眠欠安,早醒,大便调,溲黄。望之形体消瘦、面色晦滞,唇暗红干,舌边有齿痕,质暗红,苔白腻滑,左脉弦紧,右脉弦细数,尺脉大。路老分析:狐惑病,病程久,气阴两伤,郁热内生,宜益气阴,清虚热,和营卫,潜...
...承气汤;发黄,渴欲饮水,轻则五苓散加茵陈,重则茵陈大黄汤;手足汗,津液旁达,四肢蕴热,燥粪谵语,承气汤;夹寒水谷不分,理中汤;凡病久而不愈,必是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久久不愈,保元汤加归、芍、麦冬、五味;冷汗自出,黄 建中汤加...
...承气汤;发黄,渴欲饮水,轻则五苓散加茵陈,重则茵陈大黄汤;手足汗,津液旁达,四肢蕴热,燥粪谵语,承气汤;夹寒水谷不分,理中汤;凡病久而不愈,必是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久久不愈,保元汤加归、芍、麦冬、五味;冷汗自出,黄 建中汤加...
...组成:黄芪15g 党参15g 制附子9g 乌梅10g 诃子10g 木香10g 川连3g 地锦草15g 马齿苋15g功能:益气温肾,扶正固涩。主治:久泻腹痛,便形不实或挟粘冻(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方解: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湿热羁留的久泻...
...中药用大方、重方治病疗效高吗?这很值得商讨。有的大夫一开方有30多味药,不少味量超过30克。一开6剂、10剂,有必要吗?药味过多、过重、不仅浪费药品,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先看着古今名医的处方情况: 1.味数。只要辨证准确,施治...
...杏仁粥 将去皮甜杏仁10克研成泥状加入到淘洗干净的50克粳米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再以慢火煮烂即可。宜温热时服食,日服2次,可作早晚餐,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健康人也可常食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萝卜饮 红皮萝卜一只,洗净切碎,加适量麦芽糖...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天气由热转寒,为“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 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饮膳正要》说:...
...《滇南本草》花鱼花鱼图片,味甘,性平。无毒。主治补肾添精、养肺,止咳嗽。食之,令人肌肤细腻而解诸疮,最效。烧灰服之,治疟疾冷症。──务本卷一下 目录 《滇南本草》花鱼 《中药大辞典》花鱼 《中华本草》花鱼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滇南...
...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方法。 经临床观察,采用“益气通督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可靠,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法治疗无针药之苦,花费时间短,家长乐于接受。 诊断标准 1.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每日...
...衰特征。如林佩琴《类证治裁》云:“凡痛有虚实,按之痛止者为虚,按之痛反甚者为实。”本病之脉象多见虚细或缓弱,舌质多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故本病之治法当遵“虚则补之”、“劳则温之”之旨,以健脾益气、温养中土为主。稍兼宽中降逆、行气止痛以治其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