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舌辨症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诊著作。一卷。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论黄、白、黑苔,对其所主疾病病机予以剖析。内容比较简要。初刊于医学扶轮报,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与临床验舌合刊出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85.htm

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描述其脉搏图特征。在脉象形成机理上,成都中医学院附院内科1975年,陈德奎1983年探讨弦脉的形成机理,认为主要涉及总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三个因素。1983年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发表对脾胃虚证患者虚脉脉象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_厘正按摩要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周于蕃曰∶摇则动之。又曰∶寒证往里摇,热证往外摇。是也,摇动宜轻,可以活经络,可以和气血,亦摩中之变化而出者。一、摇头。两手托儿头,于耳前少上处,轻轻摇之,所谓赤凤摇头也。(按摩经)图附卷三。一、摇斗肘。(穴注上。)左手托儿斗肘...

http://zhongyibaodian.com/lizhenganmoyaoshu/770-11-8.html

中药炮制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五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对中药炮制经验的继承和炮制历史文献的整理,都进行了大量工作。1963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与山东中医研究所、陕西省渭南卫生学校等单位协作,搜集整理166种中医药文献中有关中药炮制的记载,编写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0.htm

量同身寸_炙膏肓腧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千金方云∶尺寸之法,根据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外台方亦同上。又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圣惠方云∶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gaohuangshuxuefa/910-6-0.html

丹医秘授古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的故事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的抄本 二、丹医秘授古脉的内容 丹医秘授古脉 前言 太渊脉第一以穴名也。 离经脉第二 守灵脉第三 趺阳脉第四 人迎气口脉第五 青龙脉第六 太冲脉第七 龙曜脉第八 神阙脉第...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index.htm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简况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知识;5.与心理卫生有关的机构合作。其活动的对象已扩展到了整个社会,从而奠定了心理卫生的坚实基础。经比尔斯和同行们的继续努力,于1909年2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1917年全国总会出版的心理卫生季刊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67/338.htm

_厘正按摩要术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为泻,缓摩为补,摩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宜遵石室秘录∶摩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其后掐法属按,揉,推、运、搓、摇等,均从摩出也。一、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一...

http://qihuangzhishu.com/770/26.htm

共找到496,1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