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_三、各家学说发微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裘氏对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的研究颇多心得,曾积其多年研究成果,主持编撰了《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研究各家学说主张“不要先存成见,既不轻易否定,也不盲目接受,特别是某些遭人非议的学术观点,尤当独立思考,并经过临床的反复验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3.html

专家谈冬病夏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表述人与自然环境存在协同一致的规律。认为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整体统一的有机联系。中医学根据阴阳学说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论,体内阳气最盛,病邪最虚弱的时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夏至时太阳直射地球北回归线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736.html

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_【中医宝典】

...。当然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对人体的粗略解剖,其中还有阴阳学说等哲学思想的渗透,其形成过程应该是复杂的,摸索的时间可能是漫长的,那种把它说成是某些圣人静坐内观中的发现的观点实在值得商榷。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李海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7.html

秋分:阴阳平衡调饮食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饮食调养方面,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出发,宜忌有别。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对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48.html

蒲辅周创造整体观辨证的现代“神话”_【中医宝典】

...五运六气学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运用这套学说于临床实践的人已越来越少,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也不涉及此内容,而且还一度被批判为封建迷信。 中医药界很多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蒲辅周用中医药方法治乙脑的事迹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80.html

肺主宣肃治咳中的运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遇湿热咳嗽,口黏、口苦、口中异味,苔黄腻,胸闷不舒者,应重视宣达肺气,切不可一味清利肃降,可选吴鞠通之宣痹汤及《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宣化利湿、利于肺气肃降,则咳嗽易于控制矣。 具体运用肃肺法时,由于肺气的宣降作用是对立统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71.html

什么是中医的“特色”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等等等等,自有其意想不到的神奇微妙。至于“阴阳”二字,也不过聊作参考而已。 天人合一学说,也是中医特色之一。它发源于道教,之后被三家(医、儒、道)所接收继承。为了适应各家的需要,东汉时代即分道扬镳而各自为政,到现在这三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20.html

体质学说的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所谓“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一定程度上是以体质学说为依据的。所以,我们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患者的体质特点,注意病人致病动因作用下,体内阴阳矛盾的运动情况,分清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四、体质与辨证体质是辨证的基础,...

http://qihuangzhishu.com/44/95.htm

任继学:要深挖基础理论上创新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e#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学植深厚,博文强识,见解奇新,人誉“中医辞典”。今年初秋,西安举行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上,记者聆听了任老的授课,果然名不虚传,任老年近八旬,虽然清瘦,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17.html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医科学内涵探索_【中医宝典】

...编者按:近日由教育部“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际中医基础理论的人文和哲学特点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和创新。我们要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完善、系统和创新,要进行中医实验研究思维方法的中医化,拓展现代科学方法中医中的应用,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40.html

共找到562,5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