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岐黄_【中医宝典】

...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13.html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中医宝典】

...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认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一种生命文化,是有关生命疾病的认知文化。 对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并传承、保护?这已经不是一个说教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利益,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问题。我们认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19.html

王智俊,袁学勤: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思考._【中医宝典】

...很多问题,在众多的中药新药中,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仍是凤毛麟角,在国际草药市场中,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当年世界草药贸易额的3%左右,而且主要是以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为主,中成药出口仅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5.4%C2)。造成这种现象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88.html

印度药浴之旅[图]_【中医宝典】

...走进新德里的一家药浴中心,我以为马上就能开始洗药浴,没想到还要先接受医生的身体检查。检查方法和中医非常相似,先是“望”,检查皮肤、眼睛、牙齿和舌头;然后是“问”,询问身体状况;最后是“切”,号脉、量血压。医生说:“印度人认为,如果组成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9.html

中医之争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汤尔和_【中医宝典】

...先生或不峻拒。……胡乃偕陆同往。胡先入卧室进言。先生语胡曰:‘适之!你知道我是学西医的人。’胡谓:‘不妨一试,服药否再由先生决定。’”(《国父年谱初稿》下册)于是改由中医治疗,先后经由著名中医陆仲安、唐尧钦、周树芬三人共同诊视一周。陆仲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61.html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成就_【中医宝典】

...,要升华新的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学。本文就中医医案学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予以概述。 悠久的历史 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说:“医案之作,谓《灵枢》、《素问》并传可也。”而谢利恒则认为医案之作始于《史记》,两说孰是孰非?言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中医传统服药方式内涵的文献学研究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传统服药方式 文献研究 中医传统服药方式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给药时间、间隔、剂量、剂量变化、疗程、服药温度等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给药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给药需因人、因病、因时、因药而异的中医辨证思维特点。同时,它又是中医整体观念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2.html

土家族医药简史_【中医宝典】

...和民间医药抄本的搜集整理,发现这些源于民间的医药和乡土疗法,经历代药匠(土家族对医生的称呼)在实践中探索和经验总结,使之成为形式特殊。内容广博、民族气息浓厚的土家族医药。中医在本地区的传播应用,文献记载始见于1391年(明洪武年间)浙江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54.html

世代为医情独中_【中医宝典】

...年军医。转业回乡在基层从事中医事业30多年,救死扶伤,名闻桑梓。 笔者从小就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为民治病,上世纪70年代就当了赤脚医生,通过长期努力学习,取得乡医资格,已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草药研究工作40余年。 幼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32.html

探寻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的契合点_【中医宝典】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医界及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医文化热,到90年代达到了高潮,并一直持续至今未衰。薛教授,您多年从事中医文化研究,想必有很多经验和体会。能否请您谈一谈这股中医文化热是缘何产生的?它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是否存在着直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1.html

共找到498,7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