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_【中医宝典】

...听到的“塑身”。 利用针灸减肥主注意的地方: ①针灸减肥治疗连续进行,10次一疗程,在1个疗程内不要间断,有条件者最好每日一次,最少坚持3个疗程,才能取得近期和远期疗效。坚持足够的疗程在停止治疗后,也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产生减肥作用。 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52.html

皇甫序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4-0.html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朝廷以世传针砭之法,方术不同,易滋讹舛,于是命尚药奉御王唯一等,考求古代明堂气穴经络之说,铸有铜人二具,天圣五年十月制成。奉诏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又命集旧闻,订正讹谬,着为铜人 穴针灸图经三卷,刊刻颁布,俾资遵守。前代失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4-0.html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qihuangzhishu.com/93/7.htm

针灸_续名医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明堂云∶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皆宜审之。(王执中医科即叔权。)针灸须药千金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或温针讫,乃灸之,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345/132.htm

林序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叙_针灸神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791-4-0.html

针灸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农桑辑·药草·百合译文及注释

...,可供食用。 ②见四时“二月”篇。 ③百合通常是用地下的鳞茎进行无性繁殖。农政全书玄扈先生曰:“春取根(指鳞茎)大者,劈杂于畦中。”即是将鳞茎擘开种下;鳞茎的茎盘即向下生须根,向上抽生地上茎。有的品种能在地上茎部的叶液间产生气生...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5575.html

共找到552,1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