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谦之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
...提出“天志”、“天意”,宣扬天有意志,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并有“兼爱 ”精神;孟子更以人性的义理推及天道,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时至今天,人们还常说 “天理难容”这样的话,可见,传统天命观是如何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 老子...
...周景王时,曾任建设大臣“司空”、主笔周朝变法纲领;死于周敬王时,曾适楚、离周去秦问祖归宗。 老子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约比孔子大二十岁,是他的老师。老聃是王族,《左传·定公四年》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
...此言世风之日漓也,道德仁义递降,而以礼为治民。三千三百皆所以约束整齐其民,由忠信之既薄,而礼为治国之首。乱,治也。老子言礼,故孔子问礼。 谦之案:宋说辨矣,然未明学术源流,以“乱”训“治”。证之经文六十四章“治之于未乱”,则“治”“乱”对文,...
...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
...其”,傅、范“何”作“奚”,韩非子解老引亦作“奚”。顾广圻曰:“今德经‘奚’作‘何’,非。傅本作‘奚’,与此合。”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拔、脱、辍韵(祭部,拔音蹩,脱,他厥反)。身、真韵(真部),家、余韵(鱼部,家音姑),乡、长韵(阳部)...
...。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惧其入于邪道也。下文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河上公注:“径,邪不正也。”是其证矣。(案径即上文所谓施也。邪道足以惑人,故曰唯施是畏。王注曰:“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于...
...:邢州本“湛似或存”下句“谁”下有“之”字。 谦之案:傅、范本与王弼同。邢州本旧谓即遂州本,今知非是。又十四章“是谓忽恍”,王昶曰:“诸本并同,邢州本无此句。”案今遂州本实有,作“是谓忽怳”,此亦一证也。又“湛”,说文:“没也。”小尔雅广诂...
...”、“杳”三字音近,可通用。又“其精甚真”,王羲之作“有精甚真”。此句遂州本无。 又案:管子内业篇:“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与此章“精”之意义相合。“精”为古代之素朴唯物思想,说详冯友兰先秦道家所谓道之...
...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类皆远胜他本,聊举一二,以见古石刻之可贵也。武亿曰:分老子道经卷上,德经卷下,亦与古本相彷。 后陆放翁题跋云:“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今此本已久离析。”然则宋已失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