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清涕。由寒邪束肺,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散寒宣肺,用金沸草散。参见寒嗽条。《伤寒百证歌》伤寒著作。五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诀予以阐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此非深研《...
...不能不求援于医耳。所可恨者,为医而不深究医理,强作解人,以致误事而不自知也。吴郡某医,得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奉为秘本。见其屡用麻黄汤,适治一女子热病无汗,谓是足太阳表证,投以麻黄服之,汗出不止而殒。盖南人少真伤寒,凡热病无汗,以紫苏、葱白、...
...作者:孙一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叙 上卷 一、太极图抄引 二、太极图(图) 三、太极图说 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五、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六、命门图说(图) 七、右肾水火辩 九、《难经正义》三焦评 ...
...清代医学家。字忠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师从李士材、喻嘉言,尊《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中之“六经”,编撰有《伤寒方论》一卷(一作《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1667年),以析仲景立方深义。其余尚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五卷(1671年)、...
...曹丕《典论·论文》简介 中国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魏文帝曹丕著。文章包括4部分内容: ①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 ②评论了当时的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了...
...证名。胀病之一。因肺气壅塞所致虚喘咳之证。《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
...尝读《内经·疟论》,治法独详,分十二经见证,以荣卫为纲领,以气血分阴阳,而察外感、内伤之偏盛。若其人阳盛则发热,阴甚则恶寒。以膜原居表里之界,入于卫气所行之度数,互相争拒,则寒热往来;其少阳为半表半里之枢,与膜原接壤,外象似乎疟由少阳为传...
...泄泻,水泛痰冷,腹胀食减,其脉细涩而微,或浮大而迟,及素有下元虚寒之患,而渐至咳嗽日甚者,即内伤阳亏劳损之证也。宜用八味汤,温补真元,使生气上布,填助真火,使阴寒冰消,此治阳亏咳嗽之法也。且内伤之咳,不独肺金为患也,《经》谓肾脉从肾上贯肝膈...
...入蜜半匙,再煎一两沸,温服。《局方》华盖散,治妊娠咳嗽不止,稳重有效。(见杂病咳嗽。)...
...咳,兼有鼻流清涕等候者,此风寒外感也,宜疏散之。更有咳嗽而两胁疼痛者,是余毒在中而阴阳之气不能升降也。《经》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两胁之谓也,治宜但为解毒顺气。然亦有气血两亏,阴阳不畅者,则宜调养气血而所苦自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