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府设正科,州设典科,县设训科,名额各为一人,俱未入流。雍正元年(1723)题准,命各省巡抚,详加考试所属医生,对精通内经注释本草纲目伤寒论者,题请作为医学官教习,每省一人,准其食俸三年,此间,如果工作曲奋慎重,品德正派,即上调...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0.htm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有了新发展。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王桢的农书是一部农业科学的专著,代表了元代农业发展的新水平,医学方面则有朱震亨的丹溪心法等,发挥滋阴学说,金代名医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被誉为金元四大家。 辽、夏、金、元各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2.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治不安致死之调查等,可见医事制度一斑。户口账中记有“2人,医学生”,推测有医学馆之设立。吐鲁番受中原文化影响甚大。除四书五经教授,“风俗、婚姻、丧葬华夏小异而大同。”(梁书·诸夷传)所出土医药文书,有唐人选方第二种车草经集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6.html

医学史的概念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医学史的全方位研究,医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化泛化,把医史工作者的目光带到中国医学史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以及周边学科、社会人文自然诸方面的关系上来。也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要求将更高,人们已不喜欢仅仅是点、线、...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htm

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诊籍”、治百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等是这一时期内科杂病有关的重要医学文献,尤其后者对内科杂病的理论认识诊治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在内科杂病方面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一)淳于意“诊籍”中的内科杂病病案西汉初...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2.htm

现代基础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层次和水平。六、微生物学1952年12月,成立中国微生物学会,设有兽医微生物,人畜共患疾病病原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专业,1953年微生物学报创刊。当时的微生物学报不仅包括细菌学、免疫学内容,而且还登载病理学和寄生虫专业的论文。...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98.htm

医巫的流变趋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显。文化价值的取向成为医巫的分水岭,医药的取向是科学文明精英文化,而巫则基本上转向下层位文化和神秘主义。回顾巫医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应当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之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在巫作为历史发展新生事物诞生及其发展之初期,巫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6.html

道教哲学医学的发展_【中医宝典】

...体系的形上部分周易及道教的形而上学统一, 这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 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不仅是医学, 而是关于人的完善自身存在的学问。中医学所包含的道德和伦理的思想, 以及人文关系, 天人合一及运气学说的规则 ,都表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96.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汇通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清初西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0年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作序时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医学岂曰小补!”他提出“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的主张。西洋医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医界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共找到580,8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