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宜采取四时养生之法. 法于阴阳”是《内经》提出的总体养生原则,具体而言,对外应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亦存在着全息。每一个局部皆为全身的缩影。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体表是一张由众多全息场重叠而成的巨大全息片。中医2000多年前的《内经》早就论述了缩影理论,详载了颜面—内脏相关学说。如:“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针灸著作。六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一-二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三“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四“经穴考证”;卷五为各种病症针灸取穴;卷六为各科病候及药物...
...针灸著作。六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一-二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三“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四“经穴考证”;卷五为各种病症针灸取穴;卷六为各科病候及药物...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十四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本书首叙温热论,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湿病、暑、疟、伏暑、晚发、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书中除引述《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着外,并参考了历代有关论述。所选...
...《内经·刺热论》专论赤色所见部位,以决五脏吉凶,已录入面部首篇。又热病顺逆色证,已录入形部顺逆篇,兹不复赘,以省繁文。天地不外燥湿,病亦不外燥湿,色亦不外燥湿。燥属天气,色多有光而浮;湿属地气,色多有体而晦。(光体义见前察色真诀篇。)风燥...
...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
...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辨》。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