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楚楚了。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而越舞越胡涂,他不知道研究“金石例”〔10〕的,从元朝到清朝就终于没有了局。 我还同先前一样;不过太静了,倒是什么也不想写。 鲁迅。九月二十三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厦门《波艇》月刊第一号(...
...《呐喊》捷克译本序言 记得世界大战之后,许多新兴的国家出现的时候,我们曾经非常高兴过,因为我们也是曾被压迫,挣扎出来的人民。捷克的兴起〔2〕,自然为我们所大欢喜;但是奇怪,我们又很疏远,例如我,就没有认识过一个捷克人,看见过一本捷克书,前...
...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藏书家。丛书堂为其书室名。他所藏钞本《嵇康集》十卷,有顾广圻、张燕昌题跋各一则,黄不烈(署荛翁、复翁)题跋三则。鲁迅于一九一三年十月一日从京师图书馆借出抄录。 〔3〕指丛书堂钞本上的朱墨两种校文。黄...
...可尊敬的普罗塔利亚特作家”,“从支那的劳动者农民所选出的他们的艺术家”了。 鲁迅。八月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日《语丝》第四卷第三十四期,原题《通信·其一》,收入本书时改为现题。 〔2〕徐匀未详。 〔3〕《...
...后记〔2〕 作者的名姓,如果写全,是Aleksandr Stepanovitch Yakovlev。第一字是名;第二字是父名,义云“斯台班的儿子”;第三字才是姓。自传上不记所写的年月,但这最先载在理定所编的《文学底俄罗斯》(...
...本卷第499页注〔2〕。按高长虹说鲁迅“常说郭沫若骄傲”,完全出于“捏造”,参看《两地书·七三》。又所说郭沫若写对联给周作人,亦无其事。 〔8〕关于束胸受罚,参看本卷第469页注〔6〕。 〔9〕指马寅初。作者在《两地书·五八》中说:“马寅初...
...与也”。小人之为恶也,有人与之然后自信以果。方其未有与也,则其愧而未果之际也。 「校注」 ①为己,载己:原文与《苏氏易传》均作“已”,均属刻印之误。 ②下为床:《苏氏易传》作“下为剥床”,误。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
...《铁流》编校后记〔1〕 到这一部译本能和读者相见为止,是经历了一段小小的艰难的历史的。 去年上半年,是左翼文学尚未很遭迫压的时候,许多书店为了在表面上显示自己的前进起见,大概都愿意印几本这一类的书;即使未必实在收稿罢,但也极力要发一个将要...
...妾百斯男,此周之所以兴也。诗人美之。然则妇人之美,无如不妒矣。 【译述】在《礼记》里,从天子到有官位和爵位的人,纳妾的多少都是有规定的,惟独平民百姓没有规定,称为匹夫、匹妇。所以《诗经·关雎》赞美后妃,歌颂淑女许配君子。爱慕窈窕女子,思念有...
...收罗了。 至于作者小传及译本所据的本子,也都写在《后记》里,和《竖琴》一样。 临末,我并且在此声谢那帮助我搜集传记材料的朋友。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八夜,鲁迅记。 【注解】 〔1〕《一天的工作》 鲁迅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间编译的苏联短篇小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