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启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蒙汗)、导尿、灌肠(唧简)引痘、刺络、酒剂等共二十事,提供了较重要的史料。但作者过于笃信中国古代,也有一定的尊古、保守色彩。现存初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77.htm

明代的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服务外,还兼管医学教育。太医院医生主要从各地世业医生中考选。被选入太医院学习者,称丁。丁必须由嫡派子孙告补,经太医院学习三年,通候类,中试后才准补役。如嫡派无人或不堪补用,经获准可从亲支弟、侄人等中,选一人参加学习考补。尽管严令禁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1.html

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价值,同时也有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整理、发掘与保护中医药文献工作意义重大。其中,中医药书目的编纂,具有“弄清家底”,引领治学门径的作用。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中指出:“凡读书最初要者目录之学。”目录之书,不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黄竹斋与针灸经穴图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1937年间,黄竹斋在中央国医馆和卫中署中医委员会的会议上,就中医教育等问题提出多项议案。 中国针灸学专门学校师生合影 三、主要著作 黄氏一生著作很多,有五十余种,如针灸经穴图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病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7.html

序六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含悲贮恸而止。兼为太夫人虑,恐以其孙毁,奈何不郁而为疾?徐君言是也。于是,众皆挢舌相视,奇徐君术为神。不数日,少泉公愈,乃持徐君所集一书示王子。王子曰∶嗟乎!灵枢素问玄藐矣。上池奇刻青囊金匮之术,载所不传。后学人罕通其说。仓...

http://qihuangzhishu.com/336/7.htm

走进中国史博物馆 感受深邃的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向佳 中国史博物馆始建于1982年。今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新馆在原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并重新装修布展。不少库存珍贵文物的亮相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改扩建后的中国史博物馆,为世人构建了一幅中医药文化的通史画卷。展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889.html

朝鲜医学发展概况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750多人,进入了中国朝鲜民族队伍最兴旺发达的鼎盛时期。后来,由于“左”的思想干扰,未能实事求是地处理朝鲜民族队伍里的“活套医生”(即:以医方活套为教材自习并注重临床实践的民族),没有正确地区分朝鲜民族与中医的界线,一律用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8.htm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陈实功外科正宗等书。这些中国的翻刻,对日本医学起了扩大传播的作用。三、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医药交流清初的中外医药交流,并没有因朝代的更变而中断。明末来华的传教士继续留在中国,与清廷合作从事传教活动,并承担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中国医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8.htm

张仲景 简历_【中医宝典】

...撰用前代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又结合个人临证之经验,编成了脉经张仲景疗妇人方五脏营卫论疗黄经口齿论等。张仲景弟子有杜度、卫汛,俱为当时名医。 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45.html

辽夏金元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史第671页,华岗出版部出版,台北,1971年),内容与医心方相近,据说其自称读方书二百余部、二千余卷,皆汉魏唐宋经验之方,加以试效而纂集并附己意而成。内容大抵引述宋以前中国,而新奇疾病名目增加,病理主探五运六气学说。又有僧有邻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0.htm

共找到478,6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