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湿痰浊停于中焦。《景岳全书》:“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在日前举行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中医的名词概念中,对「病」、「证」、「症」、「证候」等名词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与会专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对「病」、「证」、「证候」、「证素」...
...了温病的独特诊断方法在温病的诊断方面,清代医学家提出了许多独持的方法,总结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不仅对温病辨证很有价值,对内伤杂病亦有不少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诊断学。1、察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广温疫论》提出积粉苔是疯疫的重要标志之一。...
...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4〕这一件事了。十一月十八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 〔2〕北京大学的反对讲义收费风潮一九二二年十月,北京大学部分学生反对学校征收讲义费,发生风潮。...
...陆瘦燕,江苏省昆山县人,出生于嘉定。其著作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 一、 生平 陆瘦燕(公元1909~1969年),江苏省昆山县人,出生于嘉定。陆氏原姓李,字昌,因从舅姓,改姓陆...
...独语、错语常见于寒证、虚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组成:乌贼骨15g,发炭10g,川贝母10g,枯矾6g,熟地30g,炒中医诊断学》杂志编委会编委。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诲人不倦,继承家学,师古博今,务实勤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能敏捷地...
...诊断学术语。即诊色与诊脉相结合,综合判断病情变化。例如患者面红唇赤,舌红苔黄,为邪热盛的病色,若脉见洪数或滑数,则脉色一致,多为新病,易治。若脉洪数而面色苍白,则脉色不符,多为久病,难治。《素问·脉要精微论》:“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
...你注意过自己的舌头吗?为什么舌头上有一片象苔藓一样的东西?而舌头的颜色又为什么常常改变?为什么有人舌嫩而有人舌红? 又为什么有时舌头上象缺了一点什么似的? 这些都是属于中医舌诊所要回答的问题。舌诊是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