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针穴位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针灸穴位。这些穴位有其独特功能,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有效,它既不是经穴,又不是经外奇穴,但有些穴位和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止咳(手)定位:位于手掌桡侧缘,第一掌骨基底凹陷处。左右手各1穴。主治病症:风湿性心脏病,气短...
...部位 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证治 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齿龋痛.臂腕外侧痛不举.妄言左右顾.螈 目眩.针灸 针入二分.留二呼.可灸三壮.按∶阳谷经穴.乃太阳脉之所行.在手外侧腕中.斜上兑骨.则为养老.与...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注】●公孙二穴,是足太阴脾经穴也,通于冲脉;内关二穴,此二穴是手厥阴心包络穴也。四穴通于阴维脉。四经会合循行...
...因天之序。心出少冲。少冲者,木也。一名经始,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一壮。少阴八穴,其七有治,一无治者,邪弗能容也,故曰无俞焉。 少府者,火也。在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直劳宫,手少阴脉之所留...
...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该穴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
...石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的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
...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
...足厥阴肝经左右二十二穴(图)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灸三壮.针三分.留六呼.千云、足大指聚毛中.行间二穴.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针六分.留十呼.太冲二穴.土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寸半陷中.今附....
... 〖别名〗命关穴,食关穴。 〖穴义〗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名解〗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
...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经络穴位按摩,可使各经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