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痹病中的一种。《内经》名之曰着痹(《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名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证,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
...目录 《周天寒方》蠲痹镇痛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周天寒方》:蠲痹镇痛汤【处方】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
...马蓼 【释名】大蓼、墨记草。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附方】 ...
...目录 《圣济总录》导痹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导痹汤【处方】黄耆(锉)4两,当归(切,焙)3两,人参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龙齿3两,远志(去心)3两,甘草(炙)3两,桂(去粗皮)5两,半夏(汤浸,洗7遍,焙)5两...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能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风湿痹痛、头痛身痛等病症。《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
...张 食进脘中难下。大便气塞不爽。肠中收痛。此为肠痹。(肺气不开降)大杏仁 枇杷叶 川郁金 土栝蒌皮 山栀 香豉夏(二十) 食下 胀。旬日得一更衣。肠胃皆腑。以通为用。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杏仁 紫菀 冬葵子 桑叶 土栝蒌...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附∶疝气说)厥阴有余病阴痹,(厥阴者风木之气也,风木有余则邪并于肝,肝经之脉结于诸阴之分,故病为阴痹。痹义如前。)不足病生热痹,(厥阴之气不足,则阳邪胜之,故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滑为阳邪有余,而病风者,热...
...痹症无不由风、寒、湿三气杂感而成。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盖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则经络闭塞,血气不流,而痹斯作矣。三气之中,但分邪有轻重。经言风胜、寒胜、湿胜者,指病之因...
...骨痹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 【骨痹】 语出《素问.痹论》。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状为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难举。...
...皮痹指以皮肤症状为主的痹症。 【皮痹】 语出《素问.痹论》。指以皮肤症状为主的痹症。临床表现为肤冷麻木等。由风寒湿邪气侵于肌表,使卫阳之气不能温养所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