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明论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气而通于五脏,咽主地气而通于六腑,六通于喉而伤在六腑,五味通于咽而伤在五脏者,阴阳各从其类也,故阳受天之风气,阴受地之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同气相感也。人之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足之三阴,自足走胸...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32.htm

阴阳别论·素问·黄帝内经

...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

http://wenxue360.com/guji/970.html

阴阳别论·素问·黄帝内经

...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

http://www.wenxue360.com/guji/970.html

阴阳大论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者,天地之道,道者理也,天地有形之大也。阴阳之大,阴阳,天地之形,皆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0.htm

三论阴阳_《石室秘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雷真君曰∶天地之道,不外阴阳,人身之病,又何能离阴阳也。内经论阴阳,已无余义。然而止论其细微,反未论其大纲也。人身之阴阳,其最大者,无过气血,内经虽略言之,究未尝言其至大也。盖气血之至大者,在之有余与血之不足。有余,则阳旺而阴消;血...

http://qihuangzhishu.com/638/142.htm

八纲辨证之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大之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它可以概括其他三对纲领,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因此可以说,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总括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0.html

八纲辨证阴阳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大之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它可以概括其他三对纲领,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因此可以说,尽管病证干变万化,但总括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25.html

阴阳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之大纲.不外阴阳.阳卫外者也.阳不密则不能卫外而为固.故风寒六淫之邪得以入之.入之则外感之诸症生焉.阴为阳守者也.阴弗营则不能宅阳以藏神.故内伤神志筋骨之病居之.居之则内伤脏之有余不足种种兴焉.识病必先辨阴阳阴阳辨而后能察病矣.所谓...

http://qihuangzhishu.com/726/60.htm

气味阴阳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阴阳应象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归精,精归化,精食,形食味,化生精,生形。味伤形,伤精,精化为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16.html

中医心理之阴阳睡梦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阴阳睡梦论是在“形神合一”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用阴阳学说阐述睡眠和梦幻机理的理论。 睡眠及与之相伴随而发生的梦,是人生活中重要的心理生理现象,它们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虚实变化的一种表现,寤寐的交替过程,就是卫阳之由阳入阴及由阴出阳的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5.html

共找到186,5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