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进行舌时应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一般情况下二者反映病变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746.htm

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非死血也。’依法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部位,标新立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中医辨病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舌苔黄腻,反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急性肝炎病人也往往有这样的舌苔。 皮肤健康人的舌头色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没有裂痕和凹痕。 如有下列情形者往往提示身体不健康 舌面味蕾丝聚在一起,形成沟和,表面长期缺乏维生素B...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14.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寿小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医诊脉似乎永远是个谜,当我们看到中医诊脉之后,对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时,很难想象短短的几公分长的脉管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能够看到五脏六腑的疾病。《素问·五脏别论篇》说“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疮_《外科心法要诀》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鱼疮由虚人成,感受湿热皮间凝,虚寒发缓 津水,灸变稠脓阳气生。【注】此证形如鱼,由阳气虚寒之人,复感湿热结滞而成。多生筋骨之间,以阳气虚寒,故发长缓慢,只在皮肤坚凝 痛。初起白 ,渐长状如鱼,破津黄水,正脓生迟。初治无论已破未破,宜...

http://qihuangzhishu.com/629/377.htm

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分辨病人病体散发的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作为四中的一个方面。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enzhen-1399.html

疮_《外科大成》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鱼疮初生小泡如鱼.久则溃流黄水.由脏冷督脉经虚.宜托里消毒散.(见首卷)...

http://qihuangzhishu.com/643/205.htm

的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小儿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序,故难以诊察。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一指总候三部的诊脉法简称“一指定三关”。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指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名词。指用指尖隆起处按脉的一种切脉法。因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脉象不明时,采用此法以确定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不啻睛之视物……”采用此种诊法时需注意者指尖毛细动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17.htm

共找到661,0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