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疠之证,病家每每忌讳,医家故不明言,然口虽不必明言,心内还须认清,若认之不清,不但用药无效,而且开口便差。认疫若何?于闻见中但有两三人病情相同者,便要留心。留心若何?病有来踪去迹,怪怪奇奇,传变迟速,不近情理,较诸正伤寒、风温、温热、湿...
...世多言寒疫者,究其病状,则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疼,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里巷之中,病俱相类,若役使者然;非若温病之不甚头痛骨痛而渴甚,故名曰寒疫耳。盖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中加临之客气为寒水,不论四时,或有是证,其未...
...不止者,宜黄连温胆汤和之。既吐且泻,邪已分布,今吐止而泻不止,为上焦既清,而邪趋于下,用五芩以分泄,合平胃以驱湿;若泻止而吐犹未止,乃邪在中焦,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勿使邪结中焦,而成痞胀为要。中暑条辨第四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
...□ 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已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疫病又称作瘟疫,按五行可分为五类,《素问·刺法论》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的论述。根据疫病的发生发展和病邪特点,疫病主要有温疫和寒疫之分。 历史上...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大便常规:WBC(++),RBC(+++)。 【诊断】 中毒性菌痢(中医:下痢)。 【辨证】 暴感暑热疫毒。 治法】 通因通用。 治疗:急予针刺“人中”穴,重刺激,“十宣”穴放血少许,同时肌内注射阿尼利定(安痛定)...
...,即是时疫。乍有眼目上窜,角弓反张,手足搐掣,不可误认惊风,但以时疫之治自愈。天竺黄(五钱) 胆南星(五钱) 酒大黄(二钱) 直僵蚕(三钱) 真麝香(二分) 梅花片(二分)共为细末,端午日午时修合,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凡遇疫证,...
...富贵享逸,以幽闲之志,在疫亦未能免,事有不可执滞)。又见冬时之温病,与春夏之温疫,脉证相同,治法无异。据云∶冬时即病为伤寒,今发于冬时,应作正伤寒,且又实是温病,既是温病,当发于春夏而何又发于冬时?思之至此,不能无疑,乃觉前人所论难凭,务求其...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902年。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902年。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
...肾水失散之故。治法急宜收敛为妙。大约肾经之水,弱不能配火,邪火侵犯肾水,是以见五色花也。先吃杞实粥,次用四物汤养肝血,再用地黄汤滋肾水。不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