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一时期,理论上已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历代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发挥,创造性地建立并完善了热病和杂病的证体系,使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更臻成熟与完备。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也必将在新的...

http://qihuangzhishu.com/76/7.htm

西药中药化与新药研制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理论分析,那么,今天的实践证据就更充分了。为了综合了解和认识西药中药化的可能性,现还是把各种论据,简单而综合地写出如下。 第一,理论上讲,不论中药还是西药,拿今天的观点即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的话,二者均由化合物分子组成,作用对象均为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35.html

小柴胡汤本位的意义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有以上诸。三阳腑三阴脏是平列的。少阳却无腑,而有经。是平列中的不平处。此方柴胡,升三焦经之下陷,黄芩降胆经之上逆。胆经逆胃经必逆,半夏生姜降胃经之逆。相火上逆,中气与津液必伤。姜枣炙草人参补中气生津液。中伤火逆,脏阴易动。故重用补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1-17.html

柴胡饮子_《退思集方歌注》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张子和《儒门事亲》) 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柴胡饮子即小柴(胡汤),去夏加黄归芍偕。略施汗下兼攻补,热积三焦疟亦佳。(此方治三...

http://qihuangzhishu.com/760/146.htm

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传变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传变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传变途径称之为顺传。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传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7.html

三焦甚热之气_《卫生宝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三黄丸】三焦热.黄连 黄芩 大黄(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黄连解毒汤】大热甚烦.错语不得眠.黄连(七钱半) 黄柏 栀子(各半两) 黄芩(一两)上四味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未知...

http://qihuangzhishu.com/632/55.htm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攻下里当解,这里的“此为未解也”是说伤寒表证,用发汗,表证当解,病不愈入里,用下法治疗里当解,即病已无表证和里,今“此为未解也”,已注意到不解不在表、不在里,在哪里呢?经过历代经方家不断临床观察、不断总结经验,终于认识到人体患病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三焦经_《医学指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经起于关冲穴,终于耳门穴。)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igui/843-9-4.html

什么是肝胆湿热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肝胆湿热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 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 【概念】肝胆湿热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 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感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83.html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显示了经方以八纲为基础理论,叙述症状用八纲,用药理念用八纲。分析《伤寒论》、《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症状及用药依据,所用理论俱是八纲。值得注意的是,《伤寒论》许多方看,其辨证主用八纲外,还兼用了痰饮...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共找到348,7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