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人和人更本源差异体现是人身体,它是人类一切活动本源。从这一本源出发,追溯中医发展本源,或许我们中医能有一个全新认识和判断。 ●身体定义是随研究者兴趣而变化,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他们思想而得出某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1.html

《读医随笔》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卷一\证治总论 气血精神论 升降出入 承制生化 虚实补泻 卷二上\形气类 三阴三阳名义一 三阴三阳名义二 三阴三阳名义三 高骨骨非一骨也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 饮入于胃...

http://qihuangzhishu.com/683/index.htm

味预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如《素问·阴阳应象》曰:“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其性能为辛散、酸收、甘缓、咸软、苦坚。味为舌感觉,蕴源于五脏,出之于口,与脏腑密切相关。首先脏腑精气化源于五味,《素问·生气通天》曰:“阴之所生,本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8-1.html

细说养生中的饮食不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中满”,《素问·生气通天》:“高粱之变,足生丁”,说明过食肥甘厚味,往往会阻碍气机,壅滞脾胃,化生内热,甚至发生疔疮等疾病。后世在《内经》有关论述基础上有所发挥,《医说·食忌》中强调“食饮之宜,……肉无贪肥脆,菜常令称于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90.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三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幼幼集成》儿科著作。六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论述,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归纳。卷一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儿科多种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3.html

《潜夫笺校正》在线阅读

...汉人王符潜夫一共有三十六,论理剀切详明,无所不备,全面反映了王符思想.是一部重要中国哲学名著。这里由清人笺注,今人校正,再现了王符原著全貌,其中一些疑义和错讹之处都作了谨慎修订。 《潜夫》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论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071.html

《伤寒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篇 伤寒恒卷三 太阳下篇 伤寒恒卷四 阳明上篇 伤寒恒卷五 阳明中篇 伤寒恒卷六 阳明下篇 伤寒恒 少阳 伤寒合病 伤寒并病 伤寒坏病 伤寒痰病 伤寒恒卷八 太阴〔全〕 伤寒恒卷九 少阴〔前〕 少阴〔后〕 伤寒恒...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index.html

《物不迁》在线阅读

...《不真空》和《物不迁》是东晋僧人僧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无神论作品。这三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94.html

《九针》原文-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九针》 1、九针: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曰:九针者,天地之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39.html

张子和九气感疾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万物之在天地间也.咸以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而轩岐所以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12-1.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