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脉微而涩,此乃医所病,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覆衣;冬月盛寒,欲裸其体,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气虚冷,以...
...脉小者,泄少气。(全文见评虚实论。)□〔仲〕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下利,寸口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溲病,若腹大而泄者,脉当细微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脉》〕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素》〕泄而脉大者,难治。(玉机真藏...
...作者:庞安石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00年 卷第一 叙论 太阳证 阳明证 少阳证 太阴证 少阴证 厥阴证 两感证 三阴三阳传病证 卷第二 可发汗证 不可发汗证 四逆证 和表证 可下证(血证附) 不可下证 可水不可水证 可吐不可吐证 可灸...
...证名。胁下胀满。由肝经气血不利,或为邪入少阳而致。《灵枢·胀论》:“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参见胁满、胁下支满条。...
...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寒热惊痫,癫?b狂走。"②《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5分,外用:烧灰,调敷。 【附方】①治痔:骆驼颉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服之。(《外台秘要方》)②治阴上疳疮...
...深深地打上了还原论的烙印。发展至今天,西医药物学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其理论实践中的局限性。总结其局限性,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用药过度依赖客观检查,以至于在没有客观检查的帮助下,西药往往不知如何使用,而过多的客观...
...勃然而起,遂致阴内生疮,或生疳疮,或生翻花疮,阴中极痒,名 疮,又名阴蚀疮。极痛极痒,状如虫行,淋漓脓汁,皆由湿热与心火相系而生。李东垣曰∶妇人阴蚀疮,乃肾脏虚邪,热结下焦,经络痞涩,气血不行,或房欲洗浴不洁,以致生疮而隐忍不医, 肿尤甚,因疮...
...购伪药,而反滋弊窦也。(刊)《张氏医通》可谓集诸家之大成,而《本经逢源》一书尤具卓识,岂但论桑椹之功为发前人未发乎!近阅邹润安先生《本经疏证》,则诸贤议论皆未尽当。况润安学问渊博,寇氏、张氏之书亦已见过,乃于桑根白皮下疏云∶或问《本经》桑根...
...即牛李子也。木高七八丈,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生于条上四边,生青熟黑,至秋叶落,子尚在枝,是处有之。味苦,小毒。主寒热瘰 、 疮,日干,九蒸,酒渍服。能下血,除疝瘕,积冷气,治水肿腹胀。皮主诸疮、寒热毒痹,除身皮热毒。根,主口中疳疮,和...
...作者:? 朝代:? 年份:? 曹序 柳序 缪序 金序 顾序 自序 卷上 养身论 运气说 奇经八脉大旨 六脉纲领 血营气卫论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阳有余阴不足论 病有真假辨 虚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