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为本病。故其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余习用银翘散加减以治此证。银翘散方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为治温邪袭肺、邪在肺卫之方,而乳蛾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等...
...发为本病。故其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余习用银翘散加减以治此证。银翘散方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为治温邪袭肺、邪在肺卫之方,而乳蛾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等...
...病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有发热、哭闹、烦躁不安,因咽痛拒食。一般在发病后2~3日即可形成脓肿。脓肿形成后,咽后壁隆起突向咽腔,则有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婴幼儿哭声似鸭鸣,吮乳可逆入鼻腔或引起呛咳。较大儿童可表现语音含混不清...
...目录 《伤寒温疫条辨》解毒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解毒承气汤 《寒温条辨》解毒承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伤寒温疫条辨》卷五:解毒承气汤【处方】白僵蚕(酒炒)9克 蝉蜕(全)10个 黄连3克 黄芩3克 黄柏3克 栀子3克 枳实...
...诊断 咽食管憩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查体及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后者对诊断起关键作用。 1.查体 咽食管憩室病人在查体时可能有下列体征: (1)嘱病人饮水,吞咽时在颈部憩室部位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或“喀喀”声。 (2)...
...(一)发病原因 1.最常见原因是鼻腔、鼻窦、腺样体和鼻咽部的感染经淋巴系扩散,引起咽后间隙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咽后淋巴结在咽后中线每侧各有1组),恶化成为脓肿。故本病可并发于麻疹、猩红热、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异物、外伤等所致咽后壁或...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可以颈部肿胀处穿刺抽脓;B超检查可以探及液平面;X线颈部摄片,可见咽侧软组织阴影加宽;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但由于脓肿位于深部,从颈外触诊时不易摸到波动感,故不能以有无波动感作为诊断咽旁...
...目录 《古今医鉴》解毒四物汤 《丹溪心法附余》解毒四物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古今医鉴》卷八:解毒四物汤【处方】当归(酒洗)2.4克 川芎1.5克 白芍(炒)1.8克 生地黄3克 黄连(炒)1.8克 黄芩炒)2.4克 黄柏(炒)...
...咽反射是异物刺激咽后壁和舌根部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舌咽、迷走神经或其核受损时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常伴舌肌萎缩,称延髓性麻痹。多见于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鼻咽癌转移等。...
...辨证分型治疗 1. 疫毒犯肺型: 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咽喉出现伪膜,舌红苔薄白略干,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除瘟化毒饮加减。 桑叶10克,葛根30克,生地20克,山豆根15克,黄芩12克,贝母12克,土牛膝12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