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而在骨髓储库中约100倍于血液中的数量;中性粒细胞是短寿的终末细胞,释放骨髓后在血流中仅数小时便移血管外,并在1~2天内凋亡;因此骨髓造血能力的60%左右...
...事件发生率为15.4%,而对照组则为22.8%。研究人员介绍,降低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具有减少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此项研究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的一年,可以辅以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以...
...以含有甲硫乙胍的侧链代替H1受体阻断药的乙基胺链,获得有选择作用的H2受体阻断药,它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对H1受体无作用。H2受体阻断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很有价值的新药。当前临床应用的有西米替丁(cimetidine)、雷尼替丁(...
...局部。同 时 表达Class Ⅱ抗原,提供所有激活CD4+ T细胞所必需的信号,并可产生各种细胞因 子, 引 起表型的变化。另外内皮细胞膜还可作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场所,以使血 管紧张素Ⅰ转化成 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收缩。近来,一些学者发现...
...服用一次,病人不致忘记服药,这就提高了顺从性。任何有降压作用的药物就不可能没有副作用。在症状方面,例如利尿剂引致多尿、疲乏;β受体阻滞剂引致怠倦,性功能下降;钙离子拮抗剂引起头胀、面红、潮热、心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讨厌的干咳等。...
...依赖型)病人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开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些药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比其他药物都强,而血压控制的水平都一样。 ...
...且无肝毒性。艾期能1996年进行Ⅲ期临床实验,20世纪90年代末在瑞士上市。它的疗效和副作用均呈剂量依赖。其它如美曲磷酯、加兰他敏、维他克林等均有良好疗效。 最近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胆碱能受体(M1和N)激动剂和M2受体拮抗剂上。其中...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跨膜蛋白受体,GPCR的结构特征和在信号传导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很好的药物靶标。近来研究发现,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固有活性,即...
...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表29-1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 应阻断药H1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
...对于舒张性心衰患者,在使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并不能改善患者症状,香港中文大学Yip等的一项研究近日得出上述结论。(Heart 2008年1月20日在线发表) 该研究纳入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