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相继诞生,元气论自然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在战国末年也已显露雏型或几臻成熟;天文、历算、气象、物候、生物、心理、逻辑等自然科学知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为古代医家总结医学经验,建构医学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方法工具。同时,从殷商始,医师...
...和经典教材。 著名藏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彭措在青海东部、南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经过近二十年实地调查研究,于1835年完成的<<晶珠本草>>,在技术水平和科学性方面达到当时高峰,被列为我国经典医学著作之一。 <<四部药典>>图谱和藏文版<<...
...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
...土、水、火、气、空)很早被应用于古代印度医学。据文献记载。于14世纪初经西藏传播到蒙古地区。在蒙医学理论中,对构成人体的“三根”、“七要素”和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四施(药物、外治、饮食、起居)等的解释,都以五元学说为理论指导。因此,...
...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对中医治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东垣(约1180--1251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补脾阳,被称为“补土派”。朱丹溪(约1281—1358年、重视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
...法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一、脏象学说 二、气血精津液学说 三、经络学说 四、病因病机学说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 一、简书《万物》 二、马王堆出土医书 三、江陵张家山医简 四...
...从事讲经外,他也深谙印度古代医学,在西藏亲自传授印度的“医学八支”,对于藏医学的发展起十分明显的影响,他曾编译《头伤固定外科手术治疗》等著作,也是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段期间里,西藏的医学有几个特点,值得特别提出。首先,是较大量地翻译...
...一、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不久教育部颁布了一些改革教育的决议和法令,废除封建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系。19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壬子学制),1913年经修改后称“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医科分医学、药学二门,其...
...在内,这就难怪两晋以后,印度医学曾在我国产生一定的反响。如佛学讲究四大学说,葛洪《肘后备急方》经梁陶弘景整理后,就把它更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且提出:“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是故深宜自想。”这些都是受印度的“四大”学说的影响的...
...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对中医治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东垣(约1180--1251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补脾阳,被称为“补土派”。朱丹溪(约1281—1358年、重视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