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图片 释名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
...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小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连.但以气相属耳.如兔丝之草.下有伏兔之根.无此兔在下.则丝不得生于上.然实不属也. 又内篇云.兔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剖其血以和丹.服之...
...都管草(宋《图经》)【集解】颂曰︰都管草生宜州田野,根似羌活头,岁长一节。苗高一尺许,叶似土当归,有重台。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施州生者作蔓,又名香球,蔓长丈余,赤色,秋结红实,四时皆有,采其根枝,淋洗风毒疮肿。时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
...铁线草(宋《图经》)【集解】颂曰︰生饶州,三月采根阴干。时珍曰︰今俗呼蓄为铁线草,盖同名耳。【气味】微苦,平,无毒。【主治】疗风消肿毒,有效(苏颂)。【附方】新一。男女诸风,产后风尤妙。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为末。以乌骨鸡一...
...尖扁;惟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颂曰︰木蓼亦有大小二种,皆蔓生。陶氏以青蓼入药,余亦无用。《三茅君传》有作白蓼酱方,药谱无白蓼,疑即青蓼也。宗奭曰︰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是用茎,此言蓼实是用子...
...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 乳痈。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散”。 大风...
...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 乳痈。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散”。 大风...
... 羊不吃草(《拾遗》)藏器曰︰生蜀川山谷,叶细长,在诸草中羊不吃者,是也。味苦、辛,温,无毒。主一切风血补益,攻诸病。煮之,亦浸酒服。时珍曰︰此草似羊踯躅而云无毒,盖别有此也。...
...释名 亦名 母、连母、 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 藩、苦心、心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次日必...
...释名 亦名 母、连母、 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 藩、苦心、心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次日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