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
...法令,导致王安石复出后,骂沈括是“小人”。这样,沈括成了在新旧两派都讨不到好处的人物。他和苏轼的关系也不好,很可能是出自某种“文人相轻”的心态,也许他认为苏轼所擅长的诗词文赋、书法文墨之类的东西算不上什么,总之,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他参与到了...
...“此吾乡人梁处士之居也。” 后二十五年,乃见处士之子琯,请书此本。 绍圣二年四月十三日。 《题王晋卿诗后》苏轼 晋卿为仆所累。 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 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
...文章造化匾额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 惜春谜语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诗词鉴赏 贾政猜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
... 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台湾省曾于1982年始发行“中国古曲诗词”系列邮票,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诗等为内容的7套28枚邮票,由设计大师林天时先生设计。多套邮票风格皆以春、夏、秋、...
...①卜算子:词牌名,此调始见于宋代苏轼《东坡乐府》。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②化了浮萍:柳絮落水化为浮萍,传说如此。《本草》:“浮萍季春始生,或云杨花所生。”唐宋人诗词...
...旋即跳崖自尽。 黄燮清在的传奇的题材上不拘泥于元杂剧和明传奇的故事中,写了不少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唱词典雅生动,风格近于诗词。他在结构和矛盾冲突的铺垫上很下工夫。还很注意音律,曾先后请查仲浩、余炘等为他正谱,使得作品适于舞台演唱。...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