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穴_上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出现压痛,与它穴配合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用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 灸法: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253.html

_《药征》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之方中,芎归胶艾汤用,而非君药也。是以其所主治也,不可得而知矣。芎归胶艾汤,主治漏下下血也,今从其成方而用之。【辨误】《名医别录》曰∶可以灸百病。后人不审其证之可灸与否,一概行之,故罹其害也,盖不鲜矣。医者见之,以为不候寒热之过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95/23.htm

复溜穴_下肢内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直刺0.5-1寸。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出处】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289.html

间接灸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有着较好疗效。依其衬隔物品的不同,它又可分为40余种具体灸治方法。 【操作方法】 一隔姜灸 取新鲜生姜1块,切成厚约o.3厘米的姜片(大小可视施灸部位所用大小而定),用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上置点燃施灸。如病人施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5.html

_《本经逢原》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妇人湿郁带漏之病,以艾和归附诸药治之,夫何不可。附丸调经而温子宫,兼主心腹诸痛。胶艾汤治虚痢,胎妊产后下血。雷火针同丁香麝脐熨寒痹挛痛。若老人脐腹畏冷寒湿香港脚,以熟艾入布兜之。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宿有失血病者为禁。有人患风瘙瘾疹...

http://qihuangzhishu.com/633/172.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针用于刺,用于灸。针是从用具而言,刺灸是从应用言。...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56.htm

简便灵验“隔蒜灸”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的原料很多,但临床上多以艾叶为主。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名医别录》曰“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隔蒜灸是临床常用的艾柱灸中间接灸的一种,所谓间接灸就是...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379.html

无瘢痕灸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皮肤疣等慢性虚寒性病症。 取穴方法同一般灸法。 【注意事项】 1.对局部起泡者,无须挑破,任其自然吸收,一般短期内有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 2.对昏迷感觉障碍小儿患者等,应严格掌握温度,避免过度烫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24.html

端阳将至话艾叶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艾叶又名艾蒿灸草。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叶。艾为药用,由来已久。《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此后便相沿成俗。端阳节,以插门,饮硫黄2克,后者研为细末,加入艾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358.html

涌泉灸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作用。常灸之有保健益寿之功,是老年保健灸之要穴。 常用的有涌泉隔姜灸和涌泉无瘢痕灸(着肤灸)。 涌泉隔姜灸: 取俯卧位。用鲜生姜片厚约0.4厘米,放于涌泉穴处,上置灸之。每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35.html

共找到603,1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