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病理生理名词,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000.htm

八段锦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浮沉迟数四.定风气冷热四病.以概百 .原此四者止是杂症.若卒诊伤寒外感疾.则有不可通者.今取仲景平法.参以崔刘所传.庶几并用而无遗恨.其曰.浮风.沉气.迟冷.数热.此祖诀论杂病者也.其曰浮在表.沉在里.迟在脏.数在腑.今所定伤寒诊法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9-8.html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童养学注。刊于十七世纪中期(崇祯年间)。本书上卷为诊法,又名《新刻增补王叔和诀图注定本》,内有佚名氏《增补诊家指掌》及《诀》(包括《赋》等内容)。其中收载诊脉、脉象、望诊、闻诊等歌诀多种。下卷为《八十一难经》本文...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htm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童养学注。刊于十七世纪中期(崇祯年间)。本书上卷为诊法,又名《新刻增补王叔和诀图注定本》,内有佚名氏《增补诊家指掌》及《诀》(包括《赋》等内容)。其中收载诊脉、脉象、望诊、闻诊等歌诀多种。下卷为《八十一难经》本文...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37.htm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问证论_《格致余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曰∶诊脉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凡人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浓。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所以肥人贵脉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gezhiyulun/339-14-0.html

太渊第一以穴名也。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所候:太渊实为肺,但因肺朝百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均衡、为血帅、开于寅、得气最先,故诊太渊以候人身上下,此不过脉象也。晋王叔和以后把各出入部位亦置于此,误人非浅。然单诊太渊只能考各经“象”而尚不能究其“形”也。二、部位:太渊...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3.html

巴·吉格木德教授谈蒙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宝典】

...医学诊断学。蒙医学家们在继承和发展古代诊断方法和诊断学理论、经验的同时,总结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并撰写出一些著作。如18世纪罗布桑苏勒和木著的《诊概要》就是一部诊断学专著。另外,伊希巴拉珠尔的《甘露泉》一书中的“疾病辨诊篇”里的“尿诊、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68.html

壮族医学特色诊疗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诊部位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冷脉或热,以脉象的缓急候疾病寒热性质及病情进退情况,尤其注意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这种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三)甲诊 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53.html

外科诊法_《中医外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变,如有头疽、颈痈。若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态,多为颈椎流痰。妇女手托乳房缓慢而行者,多为乳痈。其他如脸若狮面,眉毛脱落者,是麻风。总之,形态异常能提示病变的所在,有助于诊断。(四)望舌象包括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三方面的变化。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xue/80-1-4.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学古诊则》 古脉法著作《持素》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四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何谓”四诊法” 后世法存在的问题 后世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后世学的成就 病人病的问题 图的历史 脉象变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共找到451,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