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嘉娜宝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香精可以促使皮肤产生透明质酸,因而对肌肤具有抗衰老作用。鸢尾科藏红花,透明质酸的产生提高1.8倍;单独采用N-乙酰基葡萄糖胺则使透明质酸的产生提高1.4倍。而两者同时添加,结果为2.3倍。同时,研究还发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病。目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和骨折直接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 ...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免疫缺陷,其机制除患者自身多处于中老年外,致病因子的免疫抑制作用、癌瘤直接产生的物质和肿瘤影响下其他组织的间接释放物,都引起免疫抑制。肿瘤还使免疫活性细胞大量消耗,抑制性T细胞增多,营养不良,这些都是降低免疫机能的因素。 ...
...最近希腊科学家及其国外合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大大削弱癌细胞对化疗的抗性。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将会使癌症治疗进入一个新时期。 研究人员介绍说,目前全世界的癌症死亡率是十分惊人的。例如,2000年一年里,全世界就有...
...病源性更强的事实,这一新发现的长淀粉状β-蛋白可能为诊治老年痴呆症提供新线索。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发表在12月3日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JBC,由ASBMB主办)上。 研究人员在该研究中的另一重要发现是,一直被用来抑制分泌性淀粉状β-蛋白产生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因免疫失调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发病率接近0.1%,男女比例为1:80.SLE病变可以累及患者全身各个器官,其中最常受累的是肾脏。肾活检发现SLE患者几乎均有肾脏损害的病理改变,...
...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克服耐药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三点: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朴异构酶变异;外排体增强;非膜通透性下降。袁雯玮介绍,在耐药性研究中发现:(1)非氟喹诺酮类药物6位上无氟取代的8?甲基喹诺酮、8...
... 临床发现,白血病有个特性,即抗白血病药物对白血病细胞是按对数形式杀伤的,一定的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体内一定比例的白血病细胞。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时,体内尚有106-107个白血病细胞。因此,患者和家属都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走出一、二次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 专家告诉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月经期后往往滴虫行阴道炎病情会加重,采用口服避孕药后,阴道滴虫转阴,此与激素对阴道上皮产生影响,使受体的补体发生改变,导致上皮更易受滴虫侵害。所以认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抑制滴虫性阴道炎...
...细胞的异质性,药物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强度及宿主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综合应用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所取得的成功。这些概念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内科治疗机制的基础。肿瘤研究的其他领域(如肿瘤生物学,新抗肿瘤药物和新机制、化学预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