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为脉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气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本经》名女萎。《吴氏本草》名葳蕤。《别录》名玉竹。《拾遗》名青粘。始出太山山谷及邱陵,今处处有之。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
...切求也”下,《素问》有“言切求其脉理也”七字。注“令病次传死者”,《素问》新校正引杨注作“令病次传者”,无“死”字。又按《素问》王注云:“凡言所谓者,皆释未了义。今此所谓,寻前后经文,悉不与此篇义相接。似今数处少成文义者,终是别释经文,世本...
...)。④结脉:往来缓慢,时一止复来。⑤动脉: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谓“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濒湖脉学》)。一谓“数而跳突名动”(《脉学辑耍》何梦瑶)。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
...陷胸、泻心诸方,大抵皆治外感之实证,乃有其证虽属外感,而其人内亏实甚者,则《伤寒论》中炙甘草汤所主之证是也。《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脉之跳动,偶有止时,其止无定数者为结,言其脉结而不行,是以中止也;止有定数者曰代...
...二次冲,因其质重故也。曹颖甫曰:阳气结涩不舒,故谓之结,阴气缺乏不续,故谓之代,代之为言,贷也,恒产告罄,而称贷以为生,其能久乎?固知《伤寒?太阳篇》所谓难治者,乃专指代脉言,非并指结脉言也。...
...新著四言脉诀》、《医学真传》、《四诊抉微》、《医学心悟》、《洄溪脉学》、《脉诀启悟》、舒诏《辨脉篇》、《脉法统宗》、《三指弹》、《脉理求真》、《医醇剩义》、《医悟》、《医学探骊》、《脉如》、《医学实在易》、《诊脉三十二辨》、《脉论要篇》、《...
...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根据数而止,还入天中,良久方来也。【主病】代脉先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焦病,女子怀胎三月分。《脉经》曰∶代散者死,主泄及脓血。...
...大而长微弦。”李时珍说与《脉诀刊误》同。《医宗必读》说:“兼弦长实大之四象合为一脉也,但于沉候取也。”等都较全面的道出牢脉脉形。 关于牢脉客观形象的喻解如《诊宗三昧》说:“如弦缕之状。”《三指禅》说:“锦匣内绵裹一针,”《脉理求真》亦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