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因此,对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深入研究甚少,其真实发生率也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给程序期前刺激可引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中用程序期前刺激法很少能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两者不同之处...
...(一)治疗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而定,因预后严重,须立即处理。例如因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应立即停用洋地黄,给予苯妥英钠100mg加至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每5分钟 1次,总量<10g,维持量口服0.1g,3~4次...
...室上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artial premature beats)或房室交界性早搏(premature ...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预防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根本措施。 2.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中毒,所以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掌握好适应证,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和临床症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传入阻滞,所以当窦性心律发生心室夺获时,异位起搏点所发出的节律周期被重整,即以夺获的窦性ORS波处开始按异位节律本身的周期重新开始。 (2)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异位搏动可开始于心动周期的任何时期(不应期除外),而且异位搏动之长间期是短间期...
...双向性室性心律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VT)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同一导联出现两种形态相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按顺序交替出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Gallavard于1922年首先报道的。它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患者,经检查是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5)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 (6)健康新生儿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与其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2.新生儿心律失常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 1985年Schwartz提出LQTS的诊断标准,将其症状分为两大类: 1.主要症状 3项:QTc>0.44s,应激引发晕厥及家族中有LQTS患者。 2.次要症状 4项:先天耳聋,T波交替改变,小儿心率减慢及心室复极异常。患者有2项...
...组织及其自主神经系统发育日渐完善,婴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自行恢复。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风湿性瓣膜病及高原性心脏病均可发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曾报道洋地黄中毒引起伴有不同程度房室阻滞的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我们见到1例先天性颈、胸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