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证并治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身体尽黄,名曰谷疸。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注】寸口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前已详言之矣。今趺阳紧数而尺浮,四肢苦烦,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5-16.html

平湿证_《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作痉)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柔。(一云恶寒)太阳病,发热,其沉而细者,为。太阳病,发其汗,因致(论云:发其汗太多,因致)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者,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111-10-2.html

诊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步步深入;临床上患者虽然多出现复,但单脉并非少见,在实习期间,根据代教老师的指点先切单脉,单脉明了,复合亦渐能掌握。只有如此,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升华理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在切脉之道上悟化出活泼泼一片生机,而距“三指有隔垣之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不可偏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表面是寒极之证。但当切脉时见浮洪而大,望诊见面色红胀。《伤寒论》中有“里真热,外微寒”之论,《内经》有“热深厥深”之言。因而果断舍症从,以实热证治疗,患童终获救治。倘若未察其,根据症状,诊为虚寒脱证,投以参附,必毙无疑。 另有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9.html

中医儿科该准备啥?_就医指南_问诊应答_【中医宝典】

...医生。 “切诊”包括诊、按诊。小儿脉搏次数常因哺乳、啼哭、活动而增快,所以,家长带小孩看病时,最好能让孩子安静10分钟左右再请医生检查。3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中医一般不切,而是双侧食指指纹色泽的变化,所以家长带孩子中医时,要把孩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1412.html

《小儿推拿广意》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十八穴疗病诀 阴掌九穴疗病诀 附臂上五穴疗病诀 足部十三穴疗病诀 推法 拿法 又拿法 推拿手部次第 推拿面部次第 脏腑歌 卷中 胎毒 脐风 重舌鹅口 夜啼 惊风门 揉肘 水里捞明月 脐围七 诸热门 伤寒门 呕吐门 泄泻门 腹痛门 ...

http://qihuangzhishu.com/833/index.htm

《小儿推拿广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八穴疗病诀 阴掌九穴疗病诀 附臂上五穴疗病诀 足部十三穴疗病诀 推法 拿法 又拿法 推拿手部次第 推拿面部次第 脏腑歌 卷中 胎毒 脐风 重舌鹅口 夜啼 惊风门 揉肘 水里捞明月 脐围七 诸热门 伤寒门 呕吐门 泄泻门 腹痛门 ...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oertuinaguangyi/index.html

诊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这样,八个点,三八二十四个位,足可以将疾病了解清楚(当然,在危重病还要结合趺阳脉、太溪)。 以我在临床的实践(先诊脉,后论病),这样的境界做起来也不难。将十个部位的信息全部搜集一起,经逻辑推理后,排列组合,难道还得不到相当确切的结论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法_《女科折衷纂要》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脉经》云∶怀妊六七月,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匀细生易产,大浮缓气散难产。《诀》云∶欲产之妇离经,沉细而滑也同云。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遣母归冥。面赤舌青细寻...

http://qihuangzhishu.com/874/60.htm

人说话的解释_人说话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be subservient 他们是人说话,没有什么道理可说...

http://hanwen360.com/c/364081.html

共找到127,8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