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筋。见该条。②大肠的末段。《针灸聚英》卷一:“大肠下接直肠,直肠下为肛门。”③病名。又称直肠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名曰直肠。”详见直肠泻条。...
...《甲乙》标格以降,宋则王惟一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会于目,元则滑撄宁有《十四经发挥》以著其微,明则杨济时有《针灸大成》以绾其大系,清则廖润鸿有《针灸集成》以汇纂诸家。林林总总,无不日新圣道,厚其渊海。则斯道之新命霈泽,永锡噍类矣! 唯是...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作元见。《循经考穴编》作元沉。即膻中。见该条。...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伤湿...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一说“目窗后一寸五分”,即入发际3.5寸(《针灸大成》)。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
...□ 张登本 孙理军 汪丹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自从西晋皇甫谧《神农本草经》辑录本之内容出现了大同小异的缘故。 ...
...,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其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如故,复刺之如法,以月生死为数,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邪客于足阳明之络(《素问》作经,王冰云∶以其脉左右交于面部,故举经脉之病,以明缪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孰能导之”,见《灵枢》卷六第三十八《逆顺肥瘦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二。自“黄帝曰:愿闻人之五脏”至末,见《素问》卷二十一第三十九《举痛论篇》。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血气相注,如环无端,未知行身逆顺如何也。岐伯曰:...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