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辛温,无毒。蜀产者力刚可攻。秦产者力柔可补。凡治本病酒制,有痰姜汁制。白者为粉归,性劣,不入补剂。《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发明 当归气味俱浓,可升可降,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血...
...本(茇,鬼卿)(《本经》中品)【释名】茇(《纲目》)、鬼卿(《本经》)、恭曰︰根上苗下似禾,故名本。本,根也。时珍曰︰古人香料用之,呼为本香。《山海经》名茇。【集解】《别录》曰︰本,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弘景曰︰俗中皆...
...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其毛际陷者中。灸七壮。主五淋,小便黄,水病胀满,妇人带下赤白,恶合阴阳,小便闭涩不通,但是虚乏冷极者,皆宜灸之。阳陵泉 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灸一壮。主膝股内外廉痛不仁,屈伸难,及喉中鸣,惊恐如人将捕之。正人形第...
...侧人形第四图(图)上关 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壮。主唇吻强上,口眼偏斜,牙齿龋痛,耳鸣聋。天窗 二穴,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有陷者中。灸三壮。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液门 二穴,...
...∶《别录》、甄权皆云能发汗,恐属误文。酸剂敛涩,何以反发?仲景亦安取发汗之药为君乎?李士材曰∶酸属东方,而功多在北方者,乙癸同源也。肝为乙木,肾为癸水),去核(核能滑精)用。恶桔梗、防风、防己。...
...针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66穴)、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最后为十二经穴...
...针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66穴)、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最后为十二经穴...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针灸丛书。元·窦桂芳辑。1311年刊行。系《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黄帝明堂灸经》和《灸膏肓腧穴法》四书的合称。附刊窦桂芳《针灸杂说》。《针灸四书》的主要内容后收录于《普济方》卷四百○九-四百一十三。现存初刻本。1983年...
...,手足逆冷,腹满善呕吐,目眩烦心,四肢肿病。正人形第八图(图)妇人怀孕,不论月数,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不宜灸之。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