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及《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40.htm

《西方子明堂灸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及《中国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38.htm

艾灸治疗胃痛_【中医宝典】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412.html

保健用灸疗身壮疾病少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灸”字早在《说文》一书中解释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976.html

火疗体系形成于东汉时代_火疗文化_【中医宝典】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

http://zhongyibaodian.com/huoliao/a13269.html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四大名医之二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二、独擅灸法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只是个虚构的人物。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得“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作“见死不救”。 据他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55.html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四大名医之二_【中医宝典】

...二、独擅灸法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只是个虚构的人物。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得“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作“见死不救”。 据他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44.html

治骨蒸灸法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取穴法先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蜡之勿令展缩)顺脚底直踏之。(男左女右)其绳前头大KT 趾端齐,后头当脚跟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跟直上至曲 中,大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

http://qihuangzhishu.com/122/1581.htm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总计载穴365个,而不是人们以往所认为的360穴。卷二实际上是王执中的针灸论文集,集中体现王氏对于取穴、施灸、灸后护理、针灸禁忌以及针药关系等针灸学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卷三至卷七主要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太平圣惠方》、《千金要方》三书所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9.html

足少阴肾经(共27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附注] 阴跷脉郄穴。(9) 筑宾 Zhùbī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解剖] 在腓肠肌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8.html

共找到266,8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