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兼吐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人参者,以其证兼吐血也。为不用人参,所以重用生山药一两,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代人参稍补益其正气也。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92.html

张景岳,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_【中医宝典】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8.html

金寿山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金氏对中医古典文献涉猎甚广,其中于仲景学说、易州张氏学说与温病学说研究尤深。对前人论着凡于理通、其法可行者不问其派别、专长均掬为己有而发扬之。其学术特点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理法全面、方药无偏。他在终年手不释卷、勤求历代典籍密切联系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shoushan/497-2-1.html

凡例_《温病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确有一种邪踞募原之证.投以可达原饮立效.但其余诸方.不如鞠之精细耳.今根据章说补列达原饮证治.聊备一格.然必细审病情舌色.确系邪在募原者.方可用之.未一概滥投也.·吴鞠通书附有秋燥寒湿二门原因温病连类而及.此书意取简明.但载温病.他不赘叙...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inan5580/271-3-0.html

温病兼喘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喘胀 【病人基本资料】 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35.html

温病体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辽宁刘××幼子,年七岁,于暮春得温病 【病因】 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风,遂成温病。病初得时,医者不知,用辛凉之药解饥,而竟用温热之药为发其汗,迨汗出遍体,而灼热转剧。延他医遽以承气下之,病尤加剧,因其无可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72.html

温病_《医效秘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者,冬时感冒寒邪,不实时而病,藏于肌肉之中,至春温暖而发者是也。其症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也。或用升麻葛根汤,或用葛根解肌汤。大抵治温病之法,无正汗之理,此怫郁之热,自内达外,无表症明矣,宜辛平之剂发散之。...

http://qihuangzhishu.com/815/26.htm

十二络刺(缪如纰缪纪纲)_《针灸素难要旨》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傍刺之三 立已。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以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

http://qihuangzhishu.com/780/53.htm

温病阴暑_《松峰说疫》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事难知》云∶冬行秋令,当寒而温,火盛水亏云云。推作瘟病之原,固为近理。乃云∶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温病。是温病必原于湿热,将湿热一门,并可以不立矣。须知湿热乃夏时之正气,瘟疫乃天地之杂气,二者迥乎不同。谓瘟病而兼湿热则有之,未闻...

http://qihuangzhishu.com/699/194.htm

温病兼下痢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47.html

共找到798,5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