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数剂稍缓,乃加生吴茱五分,数剂而愈。□一妇人产后便血,口干饮汤,胸胁膨满,小腹闷坠,内热晡热,饮食不甘,体倦面黄,日晡则赤,洒淅恶寒,此脾肺气虚,先用六君加炮姜、木香,诸症渐愈;用补中益气将愈;用归脾汤痊愈。后饮食失节,劳役兼怒气,发热...
...(一)治疗 遇便血者,尤下消化道大出血,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出血的特征,认真地分析其发生出血的可能原因。同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尽快的达到止血的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出血的病因创造条件。便血时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 .起卧不安.欲呕不得.无中焦证者.邪在膈中也.以栀子豉汤涌吐之.如兼胸痞痰多者.膈中结为热痰也.瓜蒂散主之.栀子豉...
...疏之。脉弦绝涩者难治,滑大柔和者易治。一男子便血,过劳益甚,饮食无味,以六君子汤加黄 、地黄、地榆,治之而愈。一男子便血,每春间尤甚,兼腹痛,以除湿和血汤,治之而愈。一男子素有湿热便血,以槐花散治之而愈。一男子粪后下血,诸药久不愈,甚危,诊...
...产后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 【病因】 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 【证候】 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两日热...
...温病者,冬月伏寒化热,至春而发,所谓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者是也。风温者,温病而兼新风,发汗已则风气去,而温气发,故身灼热也。温疫者,温气盛而成疠也。湿温者,温气而兼湿邪,湿能生温,温亦生湿也。温毒者,温气发而不能遽散,怫郁成毒,犹伤寒之...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 ,指大便带血 ,或全血便 ,如出血时间较长 (超过 8小时 ) ,也可呈黑便。一般来说,肛门及直肠、结肠、小肠、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与血管疾病、代谢与营养紊乱以及中毒性疾病 ,均能导致便血的发生。 中医的“肠...
...【概述】 每逢经前或经行大便下血,经量减少,称为“经行便血”。多见于有痔疮疾患的妇女,也可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直肠异位病灶的妇女。本病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病。 【病因病理】 由于素体阳盛或有痔疾,又嗜食辛热药食,蕴热于下,经前盆腔充血而致。...
...阿斯匹林瓦许以助其汗。若遇热重者,石膏又可多用。曾治白喉证及烂喉痧证(烂喉痧证必兼温病、白喉证,亦多微兼外感),麻黄用一钱,石膏恒重至二两,喉证最忌麻黄,而能多用石膏以辅弼之,则不惟不忌,转能借麻黄之力立见奇功也。至于肺病之起点,恒有因感受风温,...
...温病(二) 22.温病兼项后作疼 23.温病兼胁疼 24.风温兼喘促 25.秋温兼伏气化热 26.温病兼呕吐 27.温病兼呕吐 28.温病兼衄血便血 29.温疹 30.温疹兼喉痧 31.温病兼喉痧痰喘 32.温病兼喉疼 33.温病兼阴虚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