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呕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呕者,是胃气虚热乘虚入胃,胃得热则气逆,故呕也。《活人书》论伤寒 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呕者,何也?无阳则厥...
...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吴氏原作后经邵仙根于正文后增写评语,多系经验之谈。又晚清何廉臣曾将本书略予删改,改名《感证宝筏》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按吴氏原著,邵氏评批本出版排印本。...
...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吴氏原作后经邵仙根于正文后增写评语,多系经验之谈。又晚清何廉臣曾将本书略予删改,改名《感证宝筏》刊行。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按吴氏原著,邵氏评批本出版排印本。...
...生、阴阳、色诊、脉设、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8类。本书除辑录原文外,结合基础和临床加以阐析,内容简要,条理清晰,选录切要,讲解明白,是便于初学员优秀的选本之一。1764年经薛雪重校加按,更为流行。(二)《难经》的研究:《难经》于明代注家颇多...
...郑钦安氏为近代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三书,从元阴元阳立论,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为推广运用伤寒理法方药于各种杂病之辫治的独特经验总结,对治疗慢性疾病,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实为继承和发挥...
...庞曰∶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者,《素问》、仲景所谓伤寒也。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实时发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瓦斯...
...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
...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