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时,也常使用一些疗效比中药好的西药。他常说:“医学的目的就是简、便、廉、捷地治好病人,哪个药效果好就用哪个药,心中不要固执于中西医界限的划分。”而这些认识,对于一个八十多岁、解放前就已从事中医工作的老中医来说,是多么不易的事情呀!这种...
...84岁的老中医毕盛先生,7月1日在北京防治艾滋病--中华传统医学国际发展论坛上,介绍中华传统医学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南非驻华使馆参赞及中国医学界等50名人士参加了论坛。 ...
...ChineseJournalofMedicalHistory,1980,10(2):90.林乾良:我国近代早期的中医学校,中华远史杂志,1980,10(2):90)。 1912年医学求益社改名医学卫生社,宗旨更加明确;“联络医界团体,振兴医务教育”。(...
...毅然停诊,闭门读书三年。蒲老的三年闭关。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三年后,复出江湖,遂能于临证得心应手。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对这段特殊的经历,蒲老深有感慨地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
...宣传这次活动的:组织职工对中医药知识的再学习;开设“治未病门诊”及“康复科病房”;组织中医“学术沙龙”;组织健康大讲座,在电台、社区组织中医药知识讲座及中医体质调研;5月28日中国行云南站活动启动当天,组织专家在现场义诊、进社区服务、进行...
...临床疗效卓著,独具特色,堪称当代中医大家。当时毛主席号召西学中,1960年我拜认张琪学习中医,他告诫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床多,你要成为一个好医生不能离开临床,看不好病人不是好医生。”并嘱咐我要学好中医经典。老师的嘱咐成为我50年来从事中医...
...尽管中医在治疗急性病上很有优势,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医在急症方面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在重大灾情面前忽视甚至怀疑中医的作用,阻碍了中医参与救治急性病的途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医在急症方面的发展。 误解三:看中医就要找“老中医” 很多...
...我们不难看到一位名老中医的行医之路。 而在上篇“方药心悟”中,从多个方面谈起: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辉煌成果。富饶的祖国大地有取之不竭的药源,是用之不尽的药库,要掌握和应用中药,首先必须认真学习...
...紧迫性的清醒认识:“也许用‘抢救’来形容更为恰当! ” 珍本孤本“一页一两金” 省中医学院图书馆的古籍部书库犹如一个巨大“藏宝洞”,目前馆藏各类古籍医书近3万册,其中明清时期医家类古籍1.5万余册、珍善本古籍3026册,位居全国中医各馆古籍...
...名老中医为当今中医西化的倾向深感担忧。一位专家指出,中医是一个经过几千年锤炼而不断完善的学术体系,具有独特的用药方法,更离不开贯穿始终的“辨证施治”思想。然而,在如今的中医实践过程中,不少医生过度依赖西医诊疗思想和工具,只在最后环节上用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