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苦杏仁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苦杏仁中含有较丰富的苦杏仁苷,现代研究表明,苦杏仁苷具有抗肿瘤及免疫增强作用,但有关其防治胃溃疡病的研究较少。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初步认为苦杏仁苷具有较好的抗...
...活性增强。多克隆B细胞和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激活导致高γ-球蛋白血症。肾脏病理表现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因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治理有效时其血浆水平降低。另外,抗心内膜抗体、抗内膜(...
...其他名称:木丹 鲜支 卮子 支子 越桃 山栀子 枝子 小卮子 黄鸡子 黄荑子 主要成分: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黄芩甙等制成的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肝炎,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腹痛、腹泻、呕吐、血压下降。3.药...
...、煲汤、酒浸、泡等方法。 ■合理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一般久病体虚,故饮食不可过量,进食要守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做到高蛋白、高维生素,脂肪、热量适中,低糖、低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为合适,动植物脂肪...
...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但米帕明起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才见效,故不作应急药物应用。米帕明抗抑郁作用机制曾经研究,早期发现利血平能引起抑郁症状,而预先给予米帕明则可防止,但若先用利血平耗竭脑内儿茶酚胺后则无效。表明米帕明必须在脑内有儿茶酚胺...
...消除缓慢,70%~80%经尿排泄,故易蓄积,宜周期性地作短暂停药。苯丙砜较难吸收,用量较大。【临床应用】砜类的抗菌机制和磺脑类相似,但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无抗菌活性,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患者服用3~6月后,症状即可改善,粘膜病变...
...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它有助于加强医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从药理学角度来说,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of action)要从细胞功能方面去探索。1.理化反应 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
...,如室性早搏发作频度增加(3~10倍),室性心动过速速率加快(10%以上),由非持续性室速变为持续性室速,由单形性变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或恶化为室颤。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为6%~36%,其机制与心电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
...诊断 1.诊断标准及其应用 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56 年开始制订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并于1958 年修改完成。该标准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标准。随着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加之新的检查手段不断出现,许多原本归于类风湿...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类似,但该病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常因严重高血压、水钠潴留而产生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活体病理检查可资鉴别。 5.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除了抗GBM肾炎外,免疫复合物肾炎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