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温病乃有圭臬,而仲景之书,亦得以昭着于世。当此韶光明媚之天,三阳出于地上,日丽风和,花香鸟语,一片春温之气,盎盎蓬蓬,故病亦名之曰温。轻则白虎汤、黄芩芍药汤、葛根升麻汤,重则三承气汤,无不应验。间亦有先恶寒而后发热者,仍以伤寒治之。又曰∶冬...
...产后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 【病因】 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 【证候】 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两日热...
... 苏叶(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牛蒡子(二钱) 苦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银翘散(见前)温病初起.身不甚热.咳而微渴者.热伤肺络也.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桑菊饮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
...癸非精血 论命门之火不可偏诊于右尺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 论三焦有几 论苦寒补阴之误 论伤寒阳证下早成结胸阴证下早成痞气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论肺热还伤肺 论伤寒无阴证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 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之误 跋 ...
...温病之脉,前人谓右脉反大于左,此指邪热之达于肺、胃者言也。尝有伏温初发,其邪热郁于少阴,或连及厥阴,而弦数之脉,遂见于左手关尺两部者甚多。更有邪机深伏,郁湮不达,病象颇深,而脉象转见细弱不鼓之象∶逮托邪化热,脉始渐见浮硬。此由肾气先亏,...
...脉浮紧恶寒,谓之伤寒;脉数寒少热多,谓之温病;脉缓恶风,谓之伤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医者不可不辨。...
...湿热之证,阳明必兼太阴者,徒知脏腑相连,湿土同气,而不知当与温病之必兼少阴比例。少阴不藏,木火内燔,风邪外袭,表里相应,故为温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由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脏之谓。若湿热之证,不挟...
...温病兼胁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 【病因】 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 【证候】 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
...作者:高秉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凡例 卷上 温病总论 伤寒温病辨(四则) 风温上焦篇 风温中焦篇 风温下焦篇 卷下 湿温上焦篇 湿温中焦篇 湿温下焦篇 附温病治法要略 附方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