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字 受益终生——怀念陈继明_【中医宝典】

...王孟英、俞根初等医家情有独钟,尤酷嗜诸名家医案。盖医案乃临证之实录,证治之委蛇曲折,医家之随机应变,悉在其中,足可窥其功力与匠心。在探讨某些学术问题时,常随手从书架上取出某家医案,翻到某章某页,引用其观点作为自己立论依据,其惊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51.html

老子还老样子-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就联想到谋略;一说到谋略,就联想到老子学说是很阴险学问,是搞阴谋。 这种观念,错误得很严重。 老子是主张用阴、用柔。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固有文化,远古源流——阴阳五行与易经诸子等系统,是同一个来源。 阴与阳,是一体两面...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9.html

瘟疫论--第一部传染病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传染病不断流行,使大批人员死亡。特别明清代更是大量发生。据有人统计,明代276年间发生了传染病大流行64次,而清代266年间发生了74次,可见传染病流行之频繁。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30.html

明代药物学与方剂学发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迅速发展 明初,药物学发展缓慢,到了后期,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象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影响深远著作。据文献记载,明代编写本草著作不下百种,在药物学研究深度广度上,有巨大进步,是我国药物学史上重要时期。 (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2.html

秦汉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竟占十分之七。张仲景有感于宗族衰落人口死亡,加之世浴之弊,医家之弊,医道日衰,伤往昔之莫救,促使悉心研究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前代医籍如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10.html

安徽为中医“把脉”_【中医宝典】

...单一古板,而中伤寒杂病论已经很少有中医学专业同学有耐心攻读,更别提新安医家著作了。”一位中医学校老师感慨。 在采访中,老中医们惋惜地表示,“许多在当时非常盛行医术失传了!”。曹恩泽解释说,如“医圣”华佗发明世界上最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2.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临证各科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6.htm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内经研究金元诸医家主要采取类方法研究内经。一是抽取其中部分理论作专题研究,二是依据内经某一基本观点,结合实际进行发挥,形成一种系统创新理论。第一类著作主要有刘完素内经运气要旨论(佚),素问玄机原病式,佚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3.html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强调脾胃重要,是张元素医学思想分不开。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所发挥理论,也是以张元素医学理论为基础。由于张元素医学著作流传到元代以后,存留不多,且残缺颇甚,一定程度影响了后世医学家对元素学术地位历史贡献评价。如“金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金清桂(1870-1941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家。字兰升,号石如,晚号冬青老人。江苏常熟人。少入邑痒,善文工书画。从柳宝诒习医,尽得其术。行医乡里,善治温病,屡起痼疾。尝自制消痞丸、运脾丸、疗疽钱霜丸等成药。着有补缺山房医案数十卷,并续编柳宝诒惜余医案。尚有医学初步...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20.htm

共找到1,107,4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