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家。字如心,号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道贫寒,售风药于市,因治愈采风使之风疾而医名大振,征至京师,授太医院御医。于《伤寒论》素有深研,乃着成《伤寒活人指掌图》(简称《伤寒指掌》),现存。其徒熊宗立又续编增补,更名《类编伤寒活人...
...明代医家。字用晦,号杏翁,莆田(今属福建)人。善文,尝组织“壶山文会”,后从蜀人虞仲文学医而精于医术。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
...南北朝时期医家。字敬元,泰山(今属山东)人。幼读经书,擅长书法。知医,谙长生养老术,刘宋时尝官至新安太守、中散大夫等职。撰有《羊中散药方》、《羊中散杂汤丸散酒方》等书,均未见传世。...
...余家事医学,历七世于兹矣。忆自入塾受书时,略明句读,先君子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尝谓业医而不读书,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且为人子而不知医亦非孝也。爰为寿棠立程课,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习举子业,未尝或忘,家慈又体...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与同乡胡元溪早有不和。有一年,胡的儿子4岁,患病咳嗽,请医多人,迁延8个月不愈,反增咳血。不得已方请万全诊治。万氏“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欣然往之。诊后,认为前医一误再误,法当清金降火,润肺凉血,“非三五十剂不效。”...
...等都有所论述,在某些方面对诊法亦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另外太素脉亦是讲浮沉滑涩等等脉象的,对脉形的描述偶然亦有足资参证的,所以有的医家对太索脉法亦有所议论,甚至于在脉书中有所援引。 明代吴昆在他著的《脉语》中说:“医家以岐黄为祖,其所论脉,...
...则3-4次,蔡师认为此乃精血初凝,再扰胞宫及肾气之过也,指导性生活,三月不药而孕。蔡师言:吾非有异人之目,洞见脏腑之变,亦非有异人之术,可愈不治之病,惟问及他医未问之症,以知之除之。医者,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已,问其所...
...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中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都是说,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是很有好处的,是有益于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的。其方法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发。初期多为实证,久则虚实寒热错杂。常见症状有心下疼痛或痞满不适,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呃逆打嗝或腹痛泄泻等。胃病依其证候分类之不同,治法亦当各随其证。如《医学正传》云:“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
...清代医家。字澹生,号东逸,别号东美。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 人。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名儒,贯通经史,尤明《易》理,晚年以医药济人。集前贤效方及自制方130余首,成《古今名医方论》四卷(1675年)方末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