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汉语与古籍文献_【中医宝典】

...殷墟的甲骨文卜辞、马王堆汉墓帛书、甘肃武威、龙门石窟医方、敦煌写卷等等。由于各种原因,古籍在流传和抄写的过程中会出现散佚、遗漏和错误,古汉语在音、形、义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化,也会形成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而这些因素都给后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740.html

话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话是医生的笔记。 【话】 是医生的笔记。它没有一定的体例,多记录个人临床治病的研究心得、读书的体会、治病的验案、传闻的经验和对医学问题的考证讨论等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12.html

费伯雄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费伯雄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eiboxiong/index.html

灸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治后局部因灼伤而化脓溃烂成疮。见《金匮要略》。古代又作“灸创”,见《武威汉代》。《针灸资生经》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古代施灸多以各种方法促使灸疮透发。如《针灸资生经》用葱熨、皂荚汤洗,内服...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150.htm

张序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道之大原出于天,凡道之所分寄,亦必探原于天,其一端也。盖天之道,不外阴阳五行,禀阴阳五行之精气。而人生焉,感阴阳五行之戾气,而人病焉。然非见道之儒者,又孰从而不探微抉奥,体用兼HT 。而又以其余力,考岐黄阐《内》《难》,阴阳有辨,五行有...

http://qihuangzhishu.com/713/3.htm

第七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莫过于水’。”御注、敦煌辛本、景福诸本并同。“攻”,敦煌辛本作“功”。“强者”,景龙本、敦煌辛本均无“者”字,敦煌庚本此句上有“言水柔弱”四字。又景龙本、敦煌辛本“胜”均作“先”。 武内义雄曰:敦、遂、景三本“胜”作“先”。 李道纯曰:“天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4.html

自制说_《重楼玉钥续编》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医道之不明也,久矣。语云∶医道通乎仙道,以之寿世,功莫大焉。奈何?今时之,直入于鬼道,非道之有鬼道也,以人之有诡道耳。既诡于道,即不轨于道,不轨于道,则道不行,道不行,计思所以行之,不得不诡于其道,入于诡则出于轨,是轨之紊于诡也,因而,...

http://qihuangzhishu.com/831/33.htm

自序_《小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推之霍乱、疟痢、吐血、咳嗽,莫不各有斯三者,是三证明,而诸外感证,自迎刃而解。何偏之有?夫本全生术耳。今习是术者,全生适足以伤生。盖欲人之生者,是其心。速人之死者,是其术。无他,庸故也。天下多一明,而所全者众,少一庸,而所全者更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xiaocao5419/252-3-0.html

《友渔斋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黄凯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记 第一种 一览延龄一卷 第二种 橘旁杂论上卷 古今医书大意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 方技中医术为要 脉 四时受病原委 六淫相兼说 用药如用兵 不尽药石 治贵人...

http://qihuangzhishu.com/715/index.htm

雄黄_《本草图经》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雄黄(图),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今阶州山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者为真。有青黑色而坚者名熏(音训)黄,有形色似真而气臭者名臭黄,并不入服食药,只可疗疮疥耳。其臭以醋洗之便可断气,足以乱真,用之尤宜细辨。又阶州接西戎界,...

http://qihuangzhishu.com/940/45.htm

共找到67,8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