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动一代者病阳之也泄及便脓血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为身热、无汗;滑前人多以此三句连续,殊觉证不相属,而下文诸过者,亦嫌突起而无着也。予以上二句为一段,以下五字连下文“诸过者”读,属下滑涩寒热为义。其义即《通评虚实论》所谓肠下脓血白沫者,身热则死,寒则生;...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40.htm

关于《丹医秘授古法》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质之设想34医学密典(未完成)35验方回忆录36《峨嵋十二庄释密》我手中存有周氏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讲述“分经候法”时的记录稿(目录中的第17种,以下言及此文本时皆称之为《分经候法》),其第一部分述“分经候”之由来,全文如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如何正确应用诊_【中医宝典】

...影响真实脉象。 对成年人诊脉,应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医生的中指按病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上定关脉,然后食指按中指关脉之前定寸,用无名指按中指关脉之后定尺。三指隆起呈为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体。三指平布,疏密要适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2.html

有不可言传论_《诀汇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之理微,自古记之。昔黄帝,生而神灵。犹曰∶“若窥深渊而迎浮云。”许叔微曰∶“之理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领神会,焉能尽其玄微耶?如古人形容一胃气也,而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90/15.htm

古代法的成就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古代法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概括的经络检查方法到正式形成法,古代法的遮段历史时期,最学的起始和形成阶段,经络检查是孕育法的温床,从法来讲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应当大书特书的事情。 古代法的成就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4.html

指法主病_《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以其四肢属脾.故四肢烦闷也.经又曰.去不及甚.病留满痞塞.病而留满痞塞.则中气不和.所以气促不安也.洁古曰.证太阳.风伤卫.当服桂枝汤.易云.四肢烦满.气促不安.枳术汤主之.按脉经云.缓去来亦迟小驶于迟.一曰...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7.htm

《丹医秘授古法》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由于成书今本《黄帝内经》之后的医学经典《难经》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何谓也”;又由于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著《脉经》中才开始见到将两手的“寸口”[即位于手腕的桡侧动脉。]分成寸?关?尺三部,用以诊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0.html

指法主病_《诀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皮肤辨息难.时时气促胸前.只缘水火相刑克.欲待痊除更问天.入皮肤.则轻手于皮肤之上.不见其.即前指下寻之即无也.凡有往来.则辨息易矣.今云辨息难言.按之即有.而且坚牢不移其处.及举之皮肤之间.不见其有.夫肺为华盖.乃五脏六腑之首....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9-8.html

刘氏诀-肝(胆)附:简谈诊脉方法_【中医宝典】

...误后学,我鉴于讲了《左右之误》,因此给予如下更正。 这里讲的左右,是以我们自己身体做参照的。 [原创]刘氏诀 肝总论 肝性喜柔,欣欣欲秀。条达而荣,遏抑而憔。 平和之际,微弦有神。粗细浮沉,安适为要。 旺乃邪盛,弱为正消。年少偏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5.html

冲阳太二论_《诀汇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诊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两,他...

http://qihuangzhishu.com/690/14.htm

共找到380,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