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药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药之,其药皆取之肆中,今则举世皆然。夫卖药者不知,犹之可也。乃行医者竟不知药,则药之是非真伪,全然不同,医者与药不相谋,方即不误,而药之误多矣。又古圣人之治病,惟感冒之疾,则以煎剂为主,余者皆用丸散为多。其丸散,有非一时所能合者。倘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60/54.htm

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尚衣、尚舍、尚辇)之一,设有典御2人、奉御6或4人、监门2或1人及医师。此外,尚食局设有食4人经管皇帝的膳食,似今之营养师。 2、御药院至道三年(公元997)设置,属内侍省。起初御药院以入内内侍3人掌管,仁宗天圣四年(1026)又置上御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6.html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_《手穴手纹诊治》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位于腕关节桡侧两筋间。拇指上翘时,在伸长、短肌腱之间凹陷中。主治病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腰背扭伤,瘾疹,小儿消化不良,目赤肿痛。备考:《针灸大辞典》:“阳溪,别名中魁。”《会元针灸学》云:“阳者,阳经之阳,溪者水之。小水沟而...

http://qihuangzhishu.com/136/17.htm

内经要旨序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予尝谓操舟必资于剡木,而射者必以彀。之有道,古也。自神农氏开其天,黄帝氏继天创始,与其臣岐伯着《内经》《灵》《素》,为万世医学之鼻祖。邈乎不可尚已。嗣是而下,代有作者,如张机以热论着《伤寒》,李杲以谷气着《脾胃》,守真以运气着《原病式》...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htm

持脉总论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下竟消息之,推而外之消息之,推而内之消息之。然后先关后尺消息,一一类此。若诊得三部之中,浮沉滑涩迟疾不调,何病所主,外观形色,内察脉候,参详处治,以忠告之。不可轻言谈笑,乱说是非,左右瞻望,举上忽略,此下之也。...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9.htm

足底肌群(图4-19、20、21)_《人体解剖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足底肌可分为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表4-1)表(4-1)足底肌的名称、起止和作用分 群肌的名称起点止点作用内侧群展肌跟骨、舟骨拇趾近节趾骨底外展拇趾短屈肌内侧楔骨屈拇趾 收肌第2、3、4跖骨底等内收和屈拇趾 中间群趾短屈肌跟骨第2...

http://qihuangzhishu.com/970/211.htm

刘沛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雨亭,号外秾。江苏仪征人。家中世代为儿科,其于痘疹一证,颇有专长。尝有语云“顺者勿治,逆者无可治,所待治者险证耳。”其治痘证几百无一失。...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24.htm

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刺法名。捻同捻,指入针后,以、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手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htm

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刺法名。捻同捻,指入针后,以、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手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46.htm

《古今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怀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卷之一\伤寒 伤寒论 两感论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太阳论 阳明少阳论 三阴论 三焦论 阴证论 阴虚论 内伤论 表症论 里症论 热症论 舌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che/index.html

共找到103,9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