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我国,中医药学受到冲击和排斥。为了振兴、发展改进中医学术,二十世纪初叶,南北各地相继创办中医学会和医药学术团体。1902年,余伯陶、李平书、陈莲舫、蔡小香、春圃等发起组织“上海医会”。并于1906年6月成立“...
...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
...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 约自公元十五世纪开始在西藏的医学史上形成了北方派和南方派如同日月的两大学派。 这两大学派都坚持《四部医典》的总纲和理论,利用各自的智慧,予以校订,进行广泛的阐释。同时结合自己的具体特点,对独特的经验...
...“皇汉医学” 革命成功〔2〕之后,“国术”“国技”“国花”“国医”闹得乌烟瘴气之时,日本人汤本求真做的《皇汉医学》〔3〕译本也将乘时出版了。广告〔4〕上这样说——“日医汤本求真氏于明治三十四年卒业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后应世多年觉中西医术...
...生理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在医疗实践中和对人体的一般观察中积累了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许多知识,更通过对于人体和动物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生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逐渐形成关于人和动物机体功能的系统性理论科学。医学中关于...
...#e# 50年代来,部分西医师开始拜师系统学习中医,60年代初他们尝试借助西医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获得了部分极有意义的成果,从而引发了整个70~80年代的用西医学方法研究中医之热潮。若再考虑始自30年代的用近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之历史,...
...近代由于西医传播,中西医接触日益增多,一些医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种医学的长短异同,以求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早期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的医学家有王学权、王孟英、陈定泰、罗定昌、合信等。陈定泰(约19世纪)在他所著《医谈传真》...
...古代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家学渲染,禀承祖业,深入研究,使臻完美,而成世家。且医学世家,代有名医,这正是由于这些医学世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医疗水平的确较高,加之病人对世家医技的信赖,使得世医的医名易鼎盛于乡闾。浙江,在中医药学的...
...医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这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一、中医革新思想萌芽在医学领域形成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格局,“医学改良”遂成为当时中国医界最盛行的一种思潮。1904年,周雪樵在上海发起创立医学研究会,并创办《医学报》,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医学改良。陈莲舫、余伯陶等,组织上海医会,主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