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信〔1〕 蕴儒,培良〔2〕两兄: 昨天收到两份《豫报》〔3〕,使我非常快活,尤其是见了那《副刊》。因为它那蓬勃的朝气,实在是在我先前的豫想以上。 你想: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4〕,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这是一...
...他叙述中国女学的情形,他一定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 这真是万分可惜的事,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杨荫榆知道要做不成这校长,便文事用文士的“流言”,武功用三河的老妈,总...
...结果该校校长被调职。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 〔146〕 这里说的“鸟瞰”,指赵景深从一九二七年六月起,陆续在《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介绍世界文学概况的文章。 〔147〕 《彼得斐行状》 奥地利奥尔佛雷德·德涅尔斯...
...52、《长城》原文-出自《华盖集》 53、《导师》原文-出自《华盖集》 54、《北京通信》原文-出自《华盖集》 55、《杂感》原文-出自《华盖集》 56、《夏三虫》原文-出自《华盖集》 57、《战士和苍蝇》原文-出自《华盖集》 58、《牺牲...
...《我也来谈谈复旦大学》文后附白〔1〕 为了一个学校,《语丝》原不想费许多篇幅的。但已经“谈”开了,就也不妨“谈”下去。这一篇既是近于对前一文〔2〕的辩正,而且看那口吻,可知作者〔3〕和复旦大学是很关切,有作为的。所以毫不删略,登在这里,...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1〕 小说《士敏土》为革拉特珂夫所作的名篇〔2〕,也是新俄文学的永久的碑碣。关于那内容,戈庚教授在《伟大的十年的文学》里曾有简要的说明。他以为在这书中,有两种社会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设的要素和退婴,散漫,...
...的地方,招牌旗帜,尽管不同,而对于这样的女人,却从不闻有一处仇视她的。 九月四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八日《语丝》周刊第一五二期。 〔2〕《顺天时报》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北京所办的中文报纸。参看本卷第98页注〔9〕。...
...奔流》月刊第二卷第三期。 〔2〕 泰戈尔(R.Tagore,1861—1941) 印度诗人。著有《新月集》、《园丁集》等。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一九一三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3〕 曼殊斐儿(K.Mansfield,1888—1923)...
...《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1〕 作者的事迹,见于他的自传,本书的批评,见于Kogan教授的《伟大的十年的文学》〔2〕中,中国已有译本,在这里无须多说了。 关于巴尔底山〔3〕的小说,伊凡诺夫〔4〕所作的不只这一篇,但这一篇称为...
...,指过去、现在、未来。天眼通,也是佛家语,所谓“六通”(六种广大的“神通”)之一,即能透视常人目力所不能见的东西。天人师,佛的称号。 〔3〕“正人君子” 指现代评论派的胡适、陈西滢、王世杰等。 他们在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中,站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